里水金旗峰社区
社区“独角戏”变居民“大合唱”

■金旗峰社区举办“群策群力社区共治”主题沙龙活动。

■金旗峰社区发动党员、退役军人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金鹰突击队等骨干队伍,协助解决老旧小区改造等难题。
近日,里水金旗峰社区第三届党建文化节暨创熟嘉年华表彰晚会落下帷幕,晚会节目征集以来,吸引32组表演节目,超200人报名参与,最终11个节目登上舞台。整个活动下来,邻里间增进了友好交流,社区创熟氛围更加浓厚。这是一个社区搭台、居民主动唱戏的基层治理生动实践案例。当前,里水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面对超7万名常住人口服务对象,金旗峰社区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打造“熟人生活圈”,让社区治理工作从“独角戏”变为多方力量的“大合唱”。
/坚持党建引领/党员主动领任务解难题
每当华灯初上,金旗峰社区柏悦华府小区2号门绿化广场热闹非凡,跳广场舞的长者、欢乐奔跑的小孩、慢慢散步的居民……大家共同享受着这份得来不易的快乐。
之所以说是“得来不易”,因为过去8年,这里是小区外围私家车的停车场,乱停放问题侵占了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得益于金旗峰社区党建引领,柏悦华府党支部、小区楼长、融爱互助小组等积极发挥作用,通过设置闸口、出口及车位划线等,终于将小区外围停车整改项目逐渐落实。
在这过程中,柏悦华府党支部的党组织领导力愈发增强,工作由以往主要由支部牵头完成,到现在的党员自发“认领任务”。每月一次的党支部联席扩大会议上,支部邀请流动党员、楼长、志愿者、物业人员一同参加。2023年以来,支部收集的9项小区治理清单已完成了6项。
在该支部组织的小区外围灯光恢复工作会议上,党员张天宝主动认领任务,跟进小区喷泉水池和周边射灯的恢复,督促物业物料采购和安装更换情况。他说:“小区就是我们的家,邻里街坊都是我的兄弟姐妹,这是帮着解决家里的事。”
张天宝等党员主动担当、为民办事,正是金旗峰社区创新运用“341”工作法推进党建创熟,将支部建在小区上,打造“一支部一品牌”深化“党建引领,小区居民齐议事共办事”治理模式的生动体现。金旗峰社区还发动党员、退役军人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金鹰突击队等骨干队伍,协助解决老旧小区改造等难题,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开展共治沙龙/创新社会治理“新玩法”
“逐步完善社区15分钟生活圈,足不出圈就能享受里水好资源、社区好生活。”在金旗峰社区“第一议题”学习暨“群策群力社区共治”主题沙龙上,金旗峰社区青年李彦钧等一众基层治理骨干分享心得体会,提出建设和完善15分钟生活圈、里水好物综合体等美好愿景。
这是金旗峰社区社会治理的“新玩法”:联动区、镇两级“两代表一委员”,社区直联团队、党委班子、妇联执委、中层组长、各小区党支部书记、融爱互助小组组长、业委会主任等治理骨干,约定每月开展一次基层治理面对面,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学习,以轮流领学创造多元化学习环境。
深入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开展“共治沙龙”,本质上是一种议事协商制度、社会治理方式的再深化,自上而下引导多方参与,自下而上助推社区高质量发展,让金旗峰社区一批社会治理问题得到解决。
例如获得南海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标杆活力支部”称号的锦绣蓝湾党支部,支部党员吕燕霞积极为小区发展发声,通过在共治沙龙“小圆桌”上“说事儿”,寻求活动资源,并热心组织小区党员、团员、志愿者参与暑期公益夏令营活动,社区方面链接旗峰中学资源,由陈剑华老师带队送课进小区,促成居民需求落地。
针对小区文化生活的问题,保利小区居民代表戴开莲依托“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召开融和圆桌议事会,面对面商议解决方案。在执行阶段,社区邀请南海区银发专家库成员、社区在职党员陈今尧开展社区学院中医讲堂系列活动,向辖区居民分享健康知识,并邀请居民担任“课堂助教”,带动邻里朋友齐参与。
在探索社区共治的路上,金旗峰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吸引多方力量共聚,畅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鼓励居民把问题摆上“桌面”齐商议,以沙龙形式激活治理骨干活力,用好用活辖区资源推动社区共建共治。
/增进邻里之情/从“相见不相识”到“互信互助”
金旗峰社区岭南机械厂小区居民黄少梅,是居民心目中值得信赖的“自家人”。有邻居因占用公共空间堆放杂物发生纠纷,黄少梅主动去了解情况,倾听双方想法,让他们的情绪得到宣泄。在黄少梅看来,要用善美家风推动邻里和睦,通过融洽邻里关系传递好家风。
柏悦华府小区党员张天宝、杨恒、杨飞文是大家眼里的“熟人”。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杨恒捐赠配套办公家具及遮阳窗帘,一有时间大家就一起布置共同的“新家”……
人口规模大、密度高,是金旗峰社区的特点,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不均、不精准,治理任务超载等社会治理问题较为突出。所幸“创熟”路上,金旗峰社区培育和挖掘了一批像黄少梅、杨恒这样的“创熟”同路人,他们可能是党员、志愿者,也可能就是普通居民,他们生动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创建“熟人社区”,让居民从“相见不相识”到“互信互助”,是初衷也是目标。金旗峰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拉近居民之间感情为出发点,以“创熟”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志愿服务队伍作用,通过开展邻里活动、培育邻里文化、密切邻里关系等措施架起邻里温情桥,升温唤醒邻里情。
当生人变熟人,当“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理念生根发芽,共建、共治、共享家园便会成为居民们的共同目标,这也是金旗峰“创熟”的路径。越来越多居民消除“看客心理”和“依赖心理”,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治理,描绘出社区治理的“同心圆”,里水的“百千万工程”正在大家的努力下稳步推进中。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志健通讯员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