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方向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政治要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情怀要深,要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
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人格要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
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六个要”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文章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八个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第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思政课教师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要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这样效果才能好。
第二,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一点必须牢牢抓住。
第三,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会有各种问题存在,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辨明大是大非、真假黑白,在对社会假恶丑现象的批判中弘扬真善美。
第四,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思政课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
第五,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统一要求,但具体落实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把统一性要求落实好,鼓励探索不同方法和路径。
第六,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第七,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必要的灌输,但这不等于搞填鸭式的“硬灌输”。第八,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