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网购诈骗”“套路贷”需要注意什么?
购物认准正规网站 警惕高额罚息等霸王条款

因为防范意识不足,年轻群体是电信网络诈骗侵害的重点对象之一,涉及网络购物、冒充客服等电信网络诈骗案多发高发。而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则容易被“网络贷款”等幌子所吸引,深陷“套路贷”陷阱。面对社会上五花八门的信息,“后浪”们一定要学会甄别,多留一个心眼,维护好自身利益。
网游诈骗
11岁男孩沉迷网游被骗近1.9万元
今年7月25日21时许,11岁的小超被父母带到南海公安分局丹灶派出所报警称,小超在玩游戏时被骗了很多钱。民警调查发现,小超因涉世未深陷入网游诈骗圈套,共计被骗近1.9万元。
原来,小超喜欢玩某热门射击网游,也在游戏中认识了不少“朋友”。6月25日中午,小超在玩游戏时添加网友老A的微信并购买了游戏外挂,后对方以威胁举报小超游戏作弊的形式骗得2600元。当晚20时许,小超又添加了网友小新的微信,想要购买一个游戏账号,但对方在他转账1800元后就将他拉黑了。
此时,小超还未意识到自己接连被骗。当晚又添加另外一名网友的微信用1200元购买游戏账号。从6月26日至7月18日期间,对方反复以更改游戏账号密码的形式向小超索要钱财,小超又被骗1.3万元。
防范提示
1
购物请认准网络购物官方网站、正规购物网站。
2
不点击、不下载陌生人发来的网页链接、平台和APP,在填写支付信息时,一定要检查支付网站的真实性。
3
不接受任何来路不明客服人员以各种理由提出退款要求。
4
不要被所谓的“低价”诱惑,不要轻信“中奖”“免单”信息。
套路贷
小美借小钱掉入“套路贷”陷阱
在南海从事蔬菜批发生意的小美由于无法偿还“某借到”网络贷款平台的贷款,经介绍到“某贷宝”平台借款。后来在“某贷宝”平台财务人员的指引下,小美签了一张欠条,双方商定借2000元,到账1400元,分八天平均还款,一天还250元,并要求小美上传了手机通讯录,借款很快就打到了小美的微信账号上。
接下来,财务人员不断给小美介绍新的借款人,小美于是通过向不同财务人员借钱“救急”。短短两个月,小美发现原本2000元的小贷款,现在已经“多”到还不清了……在小美东拼西凑10万元还清部分债务后,财务人员还利用小美此前上传的通讯录,轮番短信、电话骚扰小美的家人及朋友。
防范提示
1
宣传噱头要小心不要轻易相信假冒银行名义的所谓合作公司、中介或个人,以及“无抵押、免息贷款”等广告宣传噱头。
2
防范意识要保持“套路贷”团伙一般多以“小额贷款公司”的名义招揽生意,但实际上无金融资质,借款前要查询核实其是否正规。
3
落笔签字要谨慎借款人在签订合同前,要警惕到手现金“打折”、高额罚息、利滚利等霸王条款,凡是口头打包票却不肯写进合同的,绝不签名。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 杨慧 通讯员 朗乾坤 南公宣
南海区举报电话
区扫黑除恶办86399545(工作时间)
区公安分局
13500260110(24小时)
区纪委(监察委)
12388(工作时间)
如市民发现涉黑涉恶涉乱线索,欢迎积极举报,举报线索有机会获得最高13万元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