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澹隽永 墨色辉映
——何婉薇工笔画赏析

人物简介 何婉薇,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美协中国画学会理事,佛山市美协主席团成员。多件作品在国内外重大展览中入选并获奖,先后有200多件(次)作品被《人民日报》《美术》等多家刊物发表或作专题介绍。出版了《艺术家何婉薇》《新视野·当代名家中国画鉴赏系列从书——何婉薇》《天趣雅韵——何婉薇工笔画作品集》等个人画集。

何婉薇作品《三月天》。

何婉薇作品《春来了》。

何婉薇作品《绿水人家》。

何婉薇作品《白玉凝香》。
文/张甘霖
在中国工笔画创作中,有两种不同的探索:一是在深入发掘传统,发挥传统精华的基础上,适当融入西方绘画光影技法,走以古开今,拓展传统的道路;另一种则主要借鉴现代艺术经验,用背离传统的方法,创造新的境界。在中国工笔画革新方面有所开拓的画家何婉薇,可以归入在中西融合思潮推动下借古思今的探索者。她在发扬传统的同时,吸收西方绘画的用色技法,来增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表现力。即使在传统题材上,她也摸索着把现代技法的某些方法借用到工笔画中,使工笔画的艺术手段更为丰富多样。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佛山女画家何婉薇早在青年时期,就参加过曾受到关山月先生高度评价的“容奇青年业务美术组”,成为“容奇水乡风情画派”的主要成员之一。后来又师从广州美术学院方楚雄教授,并获得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学历。这种既全面又高度专业化的现代美术教育训练,使她获得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她的工笔经过三个阶段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传统民间人物为主要偏重,蕴含着女性的温柔和舒心之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水乡风情为主要对象,凝铸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情调。二十一世纪后其重点在工笔花鸟,视野在整个中国画领域及岭南工笔花鸟发展的纵横格局。
基础宽而厚为何婉薇的工笔花鸟画创新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其作品中花鸟树木坚实的造型和可以感知的体感、质感、光感及空间层次感,得益于她长期的速写功底,背景的虚实和空间处理来源于她对传统中国画诠读的素养,她还巧妙地利用现代绘画中的黑白、光影过渡和对比法来衬托画面的主体。她的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糅合了西方绘画素描造型,保持和发展了花鸟画写实之感,别开蹊径。
何婉薇的作品中十分重视工笔画与岭南地域文化的表里关系,她没有止步于工笔花鸟表面形态的完备探索,而是希望从工笔花鸟的形式特征深入到岭南文化内涵之中。她生于顺德,长于顺德,成于顺德,她的
作品有着深厚的顺德生活气息与浓郁的水乡情韵。以此为基础,何婉薇工笔花鸟作品中呈现的思考,是以一种多元化方式挑战传统的花鸟画整体性创作思维方式,并在艺术手法上开始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借用各种表现手段,由过去纯粹“审美”的形式创造转为关注社会、介入当下生活、响应当代文化。何婉薇的作品正应和了现代工笔花鸟画转型期的主要倾向,并以自己的艺术实践探索由审美走向文化,由语言形式转为观念,关注社会表达自己的人文关怀,将岭南文化所包含的基本人生态度与基本精神情操,转化成何婉薇自己的工笔画语言,从她个人感受和体验出发,表达当代工笔花鸟画家的社会责任,通过自我语言的个性化来主动把握工笔花鸟画对岭南文化的促进与造就。
(作者系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