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 天寒地冻年味渐浓

老昌辉 南海名医 时令养生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誉院长
大寒
天寒地冻年味渐浓
2020年1月20日是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大寒之后,又会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民谚有云:“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过了大寒,又一年。几天之后农历新年就到来了。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很多家庭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准备丰富可口的美味,这些佳肴不仅可以满足口腹之欲,还能起到养生作用,而且带有一定的美满寓意。
大寒期间,风大,低温,但珠三角地区大多气候温和,气温一般在几度至十几度。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这时除了要注意防寒之外,还要加强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要多晒太阳,静气养肾。
多晒太阳 静气养肾
大寒天气寒冷,阳气内藏,皮肤失于温煦,很多人手脚发凉,后背发冷,应注意保暖。中医建议多晒太阳,尤其是晒背部,以补充阳气。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的环境也是息息相关。大寒时节,人体代谢逐渐减慢,身体抵抗力变差,容易感寒邪,肺气宣降失调,会出现咳嗽、感冒等肺系疾病,原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亦会加重。
另外,冬季万物凋零,常给人阴冷晦暗的感觉,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引致相关疾病的发生。此时,人们应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安神定志养肾气。
顺应季节特性 早睡晚起
大寒天气寒冷,阳气闭藏,应进行适量运动,以养阳气,增强免疫力,使人体精力充沛,这样还能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
中医建议,市民运动应选择太阳出来以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不宜出汗过多,尤其是老年人,避免过度运动以免阳气外泄。此外,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此时气温很低,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产生运动损伤。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在起居方面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人体的阴气。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 戴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