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1月0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F01版:76271

    • 蔡李佛拳的红色传统

    第F01版:76272

    • 征稿启事

    第F01版:76273

    • 愿功夫少年越走越远

    第F02版:75266

    • 让金箔工艺焕发新光彩

    第F02版:75267

    • 本土班底创作 展原创精品魅力

    第F02版:75268

    • 佛山新年朗诵会举行

    第F02版:75269

    • 诗人艺术家齐聚佛山庆腊八

    第F02版:75270

    • 玉器鉴定专家教你辨玉真假

    第F03版:COLUMN

    • 肉丸子的春天
    • 文辞,在逐渐明亮
    • 镬气绕凤城
    • 和父亲写春联

    第F04版:77274

    • 清澹隽永 墨色辉映

    第F04版:77275

    • p22

    第A01版:38157

    • 2020,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第A01版:38158

    • 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A01版:38159

    • 学习园地

    第A01版:38160

    • p115

    第A02版:大家事

    •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谋划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
    • 立足新起点 以更大格局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
    • 奋力开创南海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第A03版:47180

    • 好点子助推南海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第A04版:大家事

    • 实施多项重点工程 全面提升城乡面貌
    • 全区高技能人才接近 7万人

    第A05版:大家事

    • 光影功夫 筑梦湾区

    第A06版:42167

    • 春运出行攻略 情暖回家路

    第A07版:49183

    • 南海过大年 精彩不一般

    第A08版:大声公

    • 宅基地确权新政发布啦!

    第A09版:大声公

    • 73名群众举报有功获奖励
    • 成立“一室一站”定分止争助维权
    • 佛平路口启用“直行待行区”
    • 生育津贴怎么领?

    第A10版:有着数

    • “区块链 +”金融科技企业落户南海最高奖励 130万元
    • 中峪智能孵化中心 成功孵化多个 3D打印企业
    • 南海设专项资金扶持制造业行业协会
    • 金融高新区“区块链+”金融科技研究院揭牌
    • 工商银行集约运营中心落户南海
    • 佛山企业百强榜南海35家企业上榜

    第A11版:廿四味

    • 才算领悟了冬瓜的真味
    • 大寒 天寒地冻年味渐浓

    第A12版:有嘢睇

    • 每周送欢乐 全年嗨不停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F03:COLUMN

和父亲写春联

2020年01月05日

文/蔡永庆

鼠年春节快到了,提起过年,就想起贴春联、包饺子、穿新衣、放鞭炮……这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风俗,循环往复,时时在心里头影影绰绰地掠过,非常温馨而独特的记忆,便是春节写春联。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能写毛笔字的人不多,一个村仅有那么一两个人,或是学校的教师,或是在外的公职人员,能为村人捉笔写春联。我的父亲师范毕业,在村里也算是个文化人,自幼好写好画,参加工作后,练得一手好字。每到腊月廿五廿六,只要父亲放假回到家,总有很多街坊邻里等着父亲写春联。

父亲每年都准备好几支毛笔,一大瓶墨汁,一把裁纸刀。临近春节,左邻右舍的乡亲都是胳肢窝夹着几张大红纸来到我家。母亲总是把炉火烧得旺旺的,让大家坐着唠嗑儿,然后,支使我把院子和房间打扫干净,以便晾晒墨汁未干的春联。

父亲坐在桌前,在桌面上铺开纸张,两张对叠,用手折起纸,折毕用裁纸刀先把对联裁下,再裁横批和门框儿,剩下的纸裁成各式小帖儿。然后,父亲拿起架在碗壁上的毛笔,让我帮忙扯着对联上头,在红纸上徐徐而写。

父亲的字属楷书,有时也写隶书,看起来很规矩、很端正。我不仅喜欢看父亲的字体,也喜欢读对联的内容,如“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虎行白雪梅花五,鹤立青霜竹叶三”“观松柏不知冬去,看杨柳方知春来”“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对联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如果一冬无雪,父亲就会写几副“一冬无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若有哪家是弟兄三个的,就来一副“松梅竹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尤其是兄弟三人不和气的,父亲也会写这副。也有邻里间有矛盾的,则写一副“门前有雪不能化,时到春风自然开”等。不同的对联或帖儿,还有不同的讲究,如老灶爷的是“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等。

我把父亲写好的对联小心地托着,整齐地归置在一块儿,地面上铺满了红纸黑字。乡亲们围着炉火侃大山,满屋的烟雾缭绕,对联干了,仍不愿离去。

除夕日正午以前,各家都要贴对联、放鞭炮,一洗或多病、或拮据、或遇灾的陈旧之气。不管穷富尊卑,高屋蓬门,家家门上贴红对联,户户院内纳“洪福”,那一色的大红纸、黑墨字对联别有一番喜庆出彩的光亮。

随着时代变迁,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联的内容也有了新意:如“庆丰收全家欢乐,迎新春满院生辉”“国泰民安百事好,时际芳春万象新”“千山齐唱迎春曲,万水同吟幸福歌”……遗憾的是,千篇一律的印刷体,很难留住人们或关注、或欣赏的目光。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