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6月1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新时代南海家书

    • 致青春!总书记提出这些要求
    • 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 学习 园地

    第02版:大家事

    • 从四方面认真贯彻落实 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 八个“坚定不移”推动省党代会各项部署落地落实
    • 落实九项重点工作 不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

    第03版:大家事

    • 南海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04版:益晒你

    • “真金白银” 助企纾困

    第05版:大家事

    • @南海企业 快来申报隐形冠军
    • 每年整备农业用地万亩以上南海这样干

    第06版:大家事

    • 这些涉疫骗局要小心防范!
    • 这些涉疫违法违规行为不要试!

    第07版:大家事

    • 无证排污最高可罚50万元
    • 繁育、交易水生野生保护动物要办证

    第08版:大声公

    • 别让小疾变大患!自建房“体检”这样做
    • “八不准”遏制乱占耕地建房问题

    第09版:百事通

    • 汛期安全度汛 这些安全知识请牢记 这些安全知识请牢记
    • 电子居住证来了 动动手指就能申领

    第10版:诉衷情

    • 苏翊鸣妈妈:孩子热爱所以支持
    • 最美微家书选登9

    第11版:廿四味

    • 清甜水影冬瓜 本季最当造
    • 初夏身体湿气涨!这几种花煲汤能除湿

    第12版:有睇野

    • 非遗+文创 南海非遗焕发新活力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01:新时代南海家书

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2022年06月1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个怎样的工程?有何重要作用?如何深化这一工程?结合总书记此次重要讲话,我们一起学习。

    阶段性成果
    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重要意义
    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总书记提出这些要求
    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
    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
    要充分运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