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水 推进“百千万工程”铸就镇域发展金名片

■里水镇时尚产业(鞋业)集聚示范区正式启动。

■里水引进科创平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风光秀丽的梦里水乡。 通讯员/陈家俊摄

■里水万顷洋园艺世界蝴蝶兰种植大棚。
秋分刚过,里水北沙村的艾草正蓬勃生长,爱国爱家红色研学线路吸引了各地游客到此体验,购买红色文创产品;不远处的一环数字科创产业带,专精特新产业园的基建正如火如荼开展,5家企业抢先进驻,共谋发展大计;里水的广袤农田里,种出了华穗耘谷的千亩现代农业园,种出了手表一般大小的智昊蓝莓……里水“百千万工程”结下累累硕果。
在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宏伟蓝图中,里水作为首批典型镇,不仅承载着区域发展的重任,更肩负着探索新时代乡镇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历史使命。2024年,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全面突破之年,里水正聚焦三大方面,践行“四共理念”,实施五大工程,领题攻坚九大行动,把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作为关键抓手,把提高党组织战斗力作为重要保障,把锻造过硬人才队伍作为力量支撑,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多方发力,绘就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园聚促商聚升级
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
9月18日,里水专精特新产业园开园,迎来首个落地项目奠基。佛山聚阳新能源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3亿元的新厂房动工建设,投产后预计年生产10万台热泵产品,展示了里水以“园聚”促商聚,做强实业,提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心。
佛山聚阳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陈道说,项目用地的顺利获得及奠基,得益于里水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全力协助,这种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坚定了企业在里水扎根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与李陈道同样感受的还有4家企业负责人。今年6月,里水专精特新产业园的绿智电机生产基地项目、涂亿科技生产基地项目、聚阳新能源生产基地项目、高而美制冷设备产业基地项目和美尔鑫汽配生产基地项目集中落地。一天成交5宗土地,总占地面积约15.3公顷,总投资达58亿元。随着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将为里水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专精特新企业是引领发展的一大动力。里水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将培育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摆在核心位置。今年年初,南海确立“三高四新六集群”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导向,里水通过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为企业集中供应土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支持。
除了专精特新产业,里水深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是培育“三高四新六集群”的助推器。作为传统制造业大镇,里水一直把产业转型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政企携手、合力攻坚,赋能鞋业、袜业等传统产业向新而行、蝶变升级。
里水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契机,规划了场地空间连片、功能分区清晰的世发(广佛)包装印刷产业园,金峰兆业时尚数字产业社区,后者一期已于今年5月试运营,目前企业入驻面积达80%,其中90%以上为鞋袜、服装等电商企业。
以园聚促商聚,是里水推进“百千万工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举措,里水成立总商会党委,深入实施“商聚力”十大会长工程,持续赋能产业集群式发展,一方面,通过探索“土地整治+高效现代农业”模式,引入华穗耘谷、大峰水产、蝴蝶兰大观园等多个高值农业项目。另一方面,大力促进传统鞋业、印刷业等行业的转型发展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里水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里畅通”服务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这些企业集聚在一起,能提升区域竞争力,通过‘商聚力’让企业释放出‘核聚变’般的能量。”在里水镇镇长余海生看来,一家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领域不一定会触碰到,但是大家集聚在一起碰撞之后,无论在技术上、设计上,都会产生新的想法。
目前,里水已落地四大科创平台,拆除改造村级工业园约18.9公顷,集约农用地320公顷。截至2024年9月,全镇新引进及落地产业项目21个,投资总额105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增资扩产项目7个,为专精特新企业供地约16.7公顷,今年还会力争新增200公顷产业用地。
坚持家园共管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强调,“百千万工程”要求把区县的优势、镇街的特点、村居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壮大县域综合实力。作为全省唯一的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我们要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加快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
在“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里水镇40个村(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主战场,构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指数考评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书记领题攻坚240多个项目,组建党员先锋队,实施党员先锋项目300多个,带领党员、退役军人、热心群众等参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等工作,凝聚党群共建和美乡村的强大合力,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在北沙村,翠绿的艾草随风摇曳,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为北沙村绘制出了一幅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绿美经济新画卷。
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航下,北沙村勇当里水艾产业排头兵,为里水“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能。作为里水首个规模化种植艾草的村(社区),北沙村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广泛发动热心乡贤、党员、企业、青年、村民等群体一起为“艾”聚力。
北沙村党委书记李兆锋介绍,种植艾草所在的红色农耕研学基地是“爱国爱家红色北沙”研学路线的重要一环。北沙村将大健康文化与“百千万工程”乡村文旅产业相结合,以种植艾草为小切口,助力全镇“艾产业”全链条发展。
在“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人文经济是绕不开的话题。当前,南海把人文经济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突破口,探索文化与经济交融共兴的实现路径和实践样本。北沙村抓住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的“牛鼻子”,利用村的独资公司推出爱国爱家红色研学路线、开发红色文创产品、举办“红豆”嘉年华活动,由村民加入公司一起运营项目、开发产品、举办活动,正是人文经济和基层治理的创新探路。
坚持家园共管,系统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是里水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又一法宝。里水实施“1+4”的典型村培育方案,成立了六个片区大党委,对接40个村(社区),全域开展典型村培育工作。此外,推动村企共建行动,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河村、北沙、赤山已率先成立强村公司,以“敢为人先”的闯劲、拼劲、钻劲,为里水勇闯强村富民“新路子”。
2023年,里水在全国镇域经济五百强排名中上升至第七位。里水还以城乡环境提升为突破口,持续开展“绿美升级”行动,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依托“党建星期二”直联工作日,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植绿护绿、乡村美化等主题党日活动,全镇累计组织发动乡村美化绿化培训4500多人次,发动党群志愿者参与义务植树约32000多人次,打造了“先锋林”“企业林”“巾帼林”等主题林超60个,这正是里水镇坚持城乡共美、环境优先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推动新市民全域融合
共筑里水美好家园
“百千万工程”作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其成功推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同向发力。在这一过程中,里水全镇上下均将“百千万工程”视为共同的目标,坚持“干部带头、党员示范、志愿协作、群众参与”,形成党员、妇女、新市民共同参与“美丽庭院”、“四小园”工作的氛围,不仅增强了里水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为里水镇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在贤鲁岛的慢时光小院,主理人张红冉用45天做好地面重新铺设、地下排污系统装设、墙面水电布控、软装布置等工作,打造了一个都市人向往的“乌托邦”,她以艺术手法将水岸、鲜花、庭院与人巧妙融合,发展庭院经济,将“方寸地”变增收“致富园”,获得大批游客的认可与喜爱,成为引领人居环境建设的创新示范。
作为新市民的张红冉,还吸引了贤鲁岛媳妇张颖欣加入团队,两人携手打造“绿美庭院”,助力乡村振兴。如今,越来越多人才来到乡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创建了一系列商业载体。这不仅是新老里水人与里水的双向奔赴,更是“百千万工程”九大行动中绿美升级、人文赋能、青雁聚里等行动的生动体现。
当前,里水正实施“百千万工程”九大行动,包括全域创A、绿美升级、人文赋能、新农强村、园区扩容、交通会战、传统焕新、村企共建和青雁聚里行动,全镇党群同心,共筑里水美好家园。
在全面突破之年的新征程上,里水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围绕“巩固、提升、创新、发展”工作主线,补短板、扬优势,推动里水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将聚焦党建引领、城乡提质、转型升级三大方面,以典型镇域示范工程、和美乡村培育工程、产业融合集聚工程、基层治理提升工程、民生普惠均衡工程等五大工程及九大行动为抓手,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努力打造里水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镇域样本、广佛经济社会融通先行镇,探索出一条“百千万工程”典型镇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之路。
数读成绩
目前,里水已落地四大科创平台,拆除改造村级工业园约18.9公顷,集约农用地320公顷。
截至2024年9月,里水新引进及落地产业项目21个,投资总额105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增资扩产项目7个。
里水实施“1+4”的典型村培育方案,成立了六个片区大党委,对接40个村(社区),全域开展典型村培育工作。
2023年,里水在全国镇域经济五百强排名中上升至第七位。
今年上半年,里水打造“先锋林”“企业林”“巾帼林”等主题林超60个。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志健通讯员里宣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