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攻坚万般变化 “全域整治”南海焕新
南海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让生产空间更集约、生态空间更绿美、生活空间更精致

■桂城半月岛生态公园。

■华穗耘谷现代农业产业园。

■宜奥集团金星马改造项目二期拆除启动。

■丹灶镇瞪羚动力谷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拆除行动现场。
千日攻坚,足以让一座城市“焕新”。
把时间拨回两年前,南海打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第一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发起一场“空间革命”,从碎片化的土地中谋求城市的未来。
一路攻坚走来,南海这座曾受“土地之困”的制造大区,迎来了新转机——
一批本土“潜力股”企业获得“重生”,全国多地优质企业抢滩南海;
“全域整治”让集体土地资源变资产,村民从项目中不断增强获得感;
城乡风貌再次焕新,生产空间更集约、生态空间更绿美、生活空间更精致;大到营商环境、小到建筑参数,南海改出了一种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质”。
2025年1月,南海“全域整治”即将迎来“三周年”里程碑。过去的两年多,“全域整治”又是如何推动这座制造大区更新血液、稳步向前?
“南海制造”集体上新
新质生产力,不一定是发展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南海九江英明工业区宜奥集团新厂房的规划目标中,我们看到了新质生产力在南海萌发的新芽:
在即将完工的总部大楼里,宜奥集团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做着收尾工作。未来公司将在这个楼宇中进行工业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等。
很难想象,在此之前,这里曾经是一片锌铁棚厂房。随着市场拓展,业务发展,作为传统的家具企业,彼时的广东宜奥面临着“增资扩产”的需求。公司布局了多条全新的生产线,升级更新了生产设备,进而对厂房空间提出了新要求,原有低矮的厂房不能满足新生产线的布局需求。
2022年,九江采用“集转国”后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公开引入市场改造主体开展一二级联动改造。广东宜奥抓住了契机,摘牌获得这片土地的使用权。
今年,该工业园纳入全区十大产业载体,并获“世界睡眠研究中心”命名。项目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43万平方米,园区将配备高标准厂房、高规格车间、多功能员工宿舍楼等设施,打造生产与生活、办公一体化的高新产业园区。
“全域整治”既推了一把对转型升级有心无力的传统产业,也吸引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
作为锂电池隔膜产业的新兴龙头,星源材质项目落户丹灶东部园区,借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契机,推进容缺审批,8天完成成片开发方案批准,9天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规备案,9天完成建设用地审批,省自然资源厅2小时批准使用省保障百亿以上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指标。
对于以传统小五金制造起家的丹灶来说,这些大型的新兴产业进驻,无疑是改写了当地的产业版图。
以上两家企业的故事,在南海不在少数。两年多来,一方面南海本土企业借助“全域整治”完成了增资扩产、转型升级的目标;另一方面凭借“全域整治”推动形成的新兴产业集群效应更加显著。
从“面子”来看,厂房从简陋的锌铁棚变成现代化工业楼后,企业扩充产能、升级产品的行动更硬气了。
从“里子”来看,土地改革腾挪空间提升了城市和产业的承载力,一批新兴产业将发展目光投入南海,这里产业生态在更新、汇聚之中发生了质变。
土地资源变致富资产
“全域整治”激活乡村活力,一批集体用地长期空租、低效利用的物业被盘活,村民的“钱袋子”也更充实了。
一年多前,里水沙涌上亨田地块还是一片低效、杂乱的厂区。新一轮产城发展迫切需要宝贵的空间,土地利用率低、投入产出低的残旧厂房已经不适应未来发展。沙涌通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打造集商住产业、教育、公园绿地、道路配套等多用途为一体的产城融合社区。
上亨田经济社社长邓健明介绍,改造后按照目前市场价和工业厂房租金每三年递增10%,预估改造后村集体每年收入超过两千万元,将近翻两番。
不只是里水沙涌社区,从占比上看,低效的集体用地是南海“全域整治”的主要对象之一。过去,由于用地性质、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集体用地上工业厂房的市场需求、价格持续走低,一些村集体甚至因此入不敷出。
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启动,从完善用地手续到拆旧建新、招商引资,参与“全域整治”的村集体实现了集体收入的多级跳。
除了为村集体创造了成倍租金收入,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村里引来新兴产业,村民可以在“家门口”找到满意的工作。
去年,位于联新社区的西樵镇樵山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完成开发方案,同意率达100%。对此,联新社区党委书记吴日娣对项目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他坚信,项目将引入更有实力的龙头企业,除了能有效拉动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还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本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更深入地参与家乡发展。
另一边,狮山南浦村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化解农民“看天吃饭”的不确定性,让农民在荒地上获得流转租金,既兜底了粮食安全,又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益,努力达成政府、运营公司、村集体及农民四赢局面。
以集约节约为导向,“全域整治”正推动南海按照现代化社区标准对乡村进行全方位重塑再造,跳出“简单粗暴”卖地、租厂的粗放式增收模式,拓展富民增收新路径。
以“新空间”建设“新未来”
全域整治是“金钥匙”,不是“金元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启动之后,“三生”空间得到整治,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以大沥泌冲村增减挂钩项目为例,该项目对水利控制蓝线范围内低效、零碎建设用地,开展减量化工作,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开展拆旧复垦,项目区复垦为园地,腾挪46.86亩指标,用于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规模化发展,为大沥镇产业空间集聚合理布局做出贡献。
桂城半月岛生态公园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经过腾退复绿,约1万平方米的河堤摇身一变成为创意十足、时尚活力的绿色健康亲水休闲空间和滨河生态走廊。
两年多走来,以上的案例比比皆是。南海得以“逆境逢生”,“全域整治”攻坚不负众望:
截至目前,南海已通过“全域整治”拆除村级工业园超8万亩;整备连片产业用地超2万亩;集约农用地超3万亩;“良田成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图景雏形初显,多项招商指标领跑全市。
从腾出的宝贵空间、建设的优质园区、南海雄师日夜奔波的奋斗中,我们可以看到,南海正在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
回望两年来,南海破旧局不易,开新局更为难得:面对“惯性”难抵的落后产业结构、错综复杂的多方利益关系,南海顶住了高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掀起一轮改革创新,闯出了一条向存量要空间的“南海之路”。
正如区委书记顾耀辉所言,在推动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这条“改革路”上,南海找到了切入口,那就是“全域整治”。
改革的道路上,总是充满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总是要攻克大大小小的难题和挑战。但总有不惧风雨的勇气、不畏艰险的力量,汇聚成推动南海奔涌向前的历史潮流。
如今,南海“全域整治”走入“千日”的重要节点。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站在历史的新节点上,南海的未来一定更值得期待!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婷通讯员唐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