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民同心 与时代同行
勾勒描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南海人大实践新篇章

■社区议事会,架起一座“连心桥”。(资料图片)

■南海区人大讲堂,人大代表分享履职“干货”。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孔倩英陈洁婷摄

■2024年3月28日,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百千万工程”实施情况专题视察。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钟梓泓 摄

■聚焦南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南海区人大代表论坛”在千灯湖畔开讲。(资料图片)
蜿蜒珠江,孕育出水韵诗画的千年古郡。
山川秀美,见证人大制度在南海的光辉70载。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和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
与人民同心、随时代同行,南海区人大常委会用担当与作为,奋力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时代答卷。
岁月回响
定格民主基调
1954年到202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海历经了从起步到稳健的发展之变。
1954年,南海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海的建立。1980年南海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县人大常务委员会,这是县人民代表大会首次设立常设机关。
此后,南海县人大常务委员会肩负起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开启了服务人民、监督政府、推动发展的征程。
岁月如歌,历经十七届人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海是一场怎样的民主接力?
作为见证者、实践者,时任西樵镇人大副主席梁志远这样说:“每年都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集中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0年6月24日上午,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首次由人大代表票决年度民生实事。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主时刻。
步入2022年,南海区人大首次开展“民生实事满意度测评”,实现了民生实事项目监督“有始有终”,再次提升了民主温度。
时任南海人大常委会委员、办公室副主任张强深有感触:“我们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基层协商,听取民情民意,到党委政府做出决策决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
一路走来,民主的内核始终不变。如今,区人大常委会的每一个工作步伐,正大步地走向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人民民主。
监督之力
护航全过程人民民主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年,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人大监督工作始终,用心用情写好人大监督文章。
以民生为导向,以民意为基础,“群众关切”就是监督重点。“每年代表都高度关注养老问题,提出了不少议案建议。”“平时不少群众到代表联络站就城市更新工作与代表交流、提建议。”“‘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从2017年围绕义务教育学位保障工作首次开展专题询问,到自2022年连续三年开展专题询问,区人大常委会始终聚焦群众关切、民生热点,在“真问、敢问、会问”间,问出群众之热切期盼,问出推动工作之扎实举措。
民生实事项目进度如何,群众高度关注,代表亦念兹在兹。区人大常委会“开门搞监督”,积极开展代表约见活动,搭建起代表与政府部门直接沟通的桥梁。
2023年7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聚焦“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提升便民水平”年度民生事实项目实施进展,约见五个政府部门负责人。前期,代表深入调研,全面掌握项目情况。会上,代表精准提问,部门积极回应,明确进度与措施,确保监督实效,力促政务服务再升级。
履职之效
书写民主篇章
在民主篇章中,最动人的莫过于群众憧憬的幸福图景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路灯亮了、道路通了。”“制度落实了、生活幸福了!”……
基层幸福图景印证着南海人大工作质效。
多年来,区各级人大代表将从群众身边打捞起的鲜活民意,在“双向奔赴”中书写南海全过程人民民主新篇章。
专业,是代表履职的鲜明标签。代表们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把自身岗位工作与履行代表职责结合起来,通过驻站联系群众、调查研究等方式,深入基层,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每年提出一批高质量的议案建议。代表们通过执法检查、约见职能部门负责人等途径,督促承办部门办理落实,将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发展的“金钥匙”,以专业精神书写着民主决策的新篇章。
暖心,是群众对代表真挚的评价。在遍布城乡的代表联络站里,一幕幕温情故事不断上演。代表们化身“连心桥”,通过“社区议事会”机制,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身边事,与专家、部门负责人、群众等各方共商共议,倾听民声、汇聚民意,将群众的诉求直接带入决策过程,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
如今,“社区议事会”推动着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正如人大代表所言:“现在大家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南海有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开展的‘社区议事会’。”
强大,铸就人大代表履职的坚实力量。这些年,区人大常委会为代表们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让代表们的专业所长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2022年7月25日,“南海区人大代表论坛”在千灯湖畔开讲。来自南海企业界的各级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围绕“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上演“头脑风暴”,助力南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像这样的履职平台成为代表们深度参与社会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的重要阵地。
如今,代表们履职不再局限于“建言”,时常还到群众当中“开讲”。
2023年以来,南海“人大讲堂”在各镇(街道)铺展开来。代表们各展所长,将专业知识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坚持“代表讲,代表听”“代表讲,群众听”“专家讲,百姓听”,通过举办主题宣讲会,广泛宣传党委方针政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民生服务资讯等,既惠及了群众,也有利于履职能力的提升。
守正创新
丰富民主实践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
在历史的长河中,区人大常委会以系统推进为引擎,不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2023年5月,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佛山市南海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行动方案》,以此为指南,高效开展监督、决定、任免、代表等各项工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2024年8月,紧跟省、市人大步伐,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落实“六个一”举措的具体方案,确保民主实践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有制度保障,还得有创新实举。这些年,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履职平台,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南海实践”。
区人大常委会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基石,创新性地设立了“社区议事会”“人大讲堂”等多元化代表履职平台。这些平台不仅拓宽了代表与群众的沟通渠道,还充分发挥了代表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针对镇人民代表大会无常设机关的情况,推行镇(街道)人大办和中心联络站一体化运作,以“站办合一”推动镇(街道)人大闭会期间监督工作常态化开展。其中,大沥镇人大探索建立代表中心联络站常务会议制度,推动镇人大主席团、人大办以及中心联络站工作融合更深,落地更实。
进入新时期,如何加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研究的落地?面临新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再次创新探索,寻找破局之道。
2024年,区人大常委会着力打造佛山市南海区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研习基地集南海人大历史展厅、桂城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街道人大办四位一体,在“站、点、办”有机结合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研习、实践、宣传、展示、辐射五大功能,南海区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能力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制度设计到实践探索,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将守正创新融入每一个环节。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站在历史的交汇点看未来,更丰富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南海实践”,正加速向我们走来。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洁通讯员南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