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七甫社区陈氏宗祠:
历经五百载风雨 曾被赐建“恩荣”牌坊

■陈氏宗祠。

扫码看视频
狮山这片广袤的土地,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千年古驿官窑、中国传统村落璜溪……还有很多散布在村落里的古建筑、古石刻、古遗迹,一砖一瓦,无一不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时代变迁。
在开村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七甫社区,现存传统广府民居100多座。人字硬山顶、青砖清水墙、花岗岩石墙脚及门框、趟栊木门……这些古建筑出现在街巷之中,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陈氏宗祠。
皇帝赐建牌坊的宗祠
陈氏宗祠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重修,1995年、2008年再次重修。陈氏宗祠为三进院落,总面积470多平方米,其建筑风格独特,前殿正门为牌楼门,上层有木刻“恩荣”牌匾,下层有“陈氏宗祠”牌匾,层层“斗拱”叠加,好像朵朵莲花盛开,因此又被称为“莲花托牌楼”。
相传这个牌楼门是为了纪念七甫村先祖——明朝嘉靖甲午举人陈道所建。陈道在任南京扬州府如皋知县时平定匪乱,深受百姓拥戴,后因得罪权贵受到排斥,于是提前告老还乡。皇帝为表其功德,加赐金银为他建造“恩荣”牌坊。
这座历经500多年风雨的古宗祠坐北向南,宗祠前方是一个池塘,池边是高1米长8米的石雕栏杆,雕刻着麒麟起舞、双狮戏球、牡丹怒放、骏马腾跃等精美吉祥图案,故其又俗称栏杆祠。
这样用池塘将祠堂“拦”起来的设计十分独特,寓意“拦官”。陈氏家族的祖训是“书可读,不可考;田可耕,不可置。”陈道最初的愿望是希望子孙远离官场,避免争斗。但时代的变迁、外敌的入侵,又使得陈氏后人毅然挺身报国。
十里官窑片区的亮眼名片
陈氏宗祠于2006年入选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入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内珍藏着拥有500多年历史的题词画作,其中包括伦文叙、湛甘泉、庞尚鹏、卢梦阳4位明代名宦为陈氏先祖画像所题的墨宝真迹。
这座古宗祠以独特的建筑布局,成为岭南宗祠的佼佼者;而作为一座皇帝赐建“恩荣”牌坊的宗祠,更是十里官窑片区一张亮眼的名片。
十里官窑片区是南海区“三带三区”文旅发展新格局中郁水官驿文化带和大桃园产城活力区的核心地段。目前,狮山正全力打造南粤古驿·十里官窑项目,盘活千年窑文化。
按照规划,南粤古驿·十里官窑项目以“官窑水泥厂”与“官窑老街区”为双核辐射成面,连片规划,分期打造,分江滩闲趣、文风雅韵、古驿风华、乡野于趣四大板块,十里各自对应10个一级产品。目前,项目首期精华段基本建成。第五里“古驿禅院”重现凤山古庙风采、驿园路一期改貌提升工程上半年亦将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第六里沿江路公园已建成开放。
在不久的将来,“十里官窑”的每一段路、每一座桥、每一个码头都将成为公共艺术空间,让大众感受生活与人文艺术的无缝连接。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吕啸天孔显涛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袁嘉仪孔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