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2月26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 《中国共产党简史》出版发行
    • 擦亮“南海好功夫”名片提升城市精神品格
    • 南海企业家潘健章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 南海区村改大攻坚现场会今日召开

    第A02版:要闻

    •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第A03版:要闻

    •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
    • 攻坚克难创造奇迹 中国经验启迪世界
    • 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第A04版:要闻

    • 汲取榜样力量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第A05版:要闻

    •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合理化解“肠梗阻” 接送学生不“添堵”
    • 规划调整公告

    第A06版:品读狮山

    • 做活“水”“绿”文章 绘就诗意生态画卷

    第A07版:8532469

    • 南企炬申股份上市申请审核获通过

    第A07版:8532470

    • 做花灯 吃汤圆 猜灯谜

    第A07版:8532471

    • 加强城市管理打击“两违”行为

    第A07版:8532472

    • 专家调研出妙招策划提炼党建品牌

    第A07版:8532473

    • 拍卖公告

    第A08版:新视觉

    • 流光溢彩醉人心 华灯璀璨庆元宵
    • p19

    第B01版:特刊

    • 村改大攻坚 南海再出发

    第B02版:特刊

    • 再造南海

    第B03版:特刊

    • 宏图起南海 两年完成总任务

    第B04版:特刊

    • 利剑破顽疾 连片改造促融合

    第B05版:特刊

    • 画卷展未来 “三生相融”兴南海

    第B06版:特刊

    • 桂城 敢闯敢创坚定干 挺进村改“深水区”

    第B08版:特刊

    • 九江 村改跑出加速度 腾出发展新空间

    第B10版:特刊

    • 西樵 创新模式拓空间 打造产业新高地

    第B12版:特刊

    • 丹灶 村改创新促发展 城乡融合更高质

    第B14版:特刊

    • 狮山 打出“八有”组合拳 拓展发展新空间

    第B16版:特刊

    • 大沥 探路特色改造 城乡高质量融合

    第B18版:特刊

    • 里水 推千亩连片改造 促高端产业集聚

    第B20版:特刊

    • 当标兵作示范 力争两年总体完成村改任务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4:要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南海引起强烈反响

汲取榜样力量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1年02月26日

■南海帮扶云浮高二村建设云雾山油菜花基地。 (资料图)

“总书记的讲话催人奋进,国字号的荣誉鼓舞人心。向楷模学习,向先进学习……”昨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引起南海区广大党员干部、基层扶贫干部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苦干实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中谱写新篇章。

●反响帮扶地区发生巨变既感开心更受鼓舞

“这份荣誉是对我过去6年扶贫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在接下来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去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的南海本土企业家潘健章表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道路上,自己的工作没有终点。他将进一步把家乡成熟领先的淡水鱼养殖技术推广给江西、湖南以及广东北部等地的致富带头人,推动更多可持续有前景的产业在这些地方落地。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为脱贫攻坚楷模颁奖的时候,内心非常激动,这是我们脱贫攻坚参与者的优秀代表,是鼓励,更是使命。”南海区政协副主席、佛山工作组驻越西工作小组组长、越西县副县长李耀茂动情地说。

2018年5月,李耀茂来到四川凉山州越西县挂职。两年多以来,他始终坚持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投入数不清的心血和感情:培育苹果、生态牛、高山蔬菜三大产业,推动种养结合、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越西苹果特色产业,挖掘越西县特有“风味”的农产品,擦亮越西“文昌故里”旅游招牌……

“凉山州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也是少数民族地区,与南海在文化、工作理念方面等存在较大差异。在全新的环境下开展全新的工作,我们迎难而上,用了两年多时间,打赢了这场脱贫攻坚战,展现我们南海干部的责任担当。”李耀茂说。

南海对口帮扶凉山州甘洛县驻县工作小组组长陈再勋有着同样的感受。在凉山州甘洛县扶贫协作过程中,佛山扶贫干部前赴后继、接力前行,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智、实干扶志、关爱扶心,为当地脱贫摘帽和巩固提升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我们为甘洛百姓奔向小康生活的每一点变化而高兴,也为即将离别老乡们的不舍之情而动容。”陈再勋说。

“2017年踏进凉山米市镇小学时,看到小朋友们脸上、教室里的小板凳、甚至连盘子里装的生活用水全都是黑乎乎的,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却有着非常强的求学欲望。”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去大凉山的情景,里水镇人大副主席陈永洪感慨地说,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脱贫,感受到罗定市泗纶镇贫困村村民在家门口扶贫车间上班的喜悦、凉山州喜德县鲁基乡及米市镇年轻人娶上媳妇住上新房子时的兴奋,自己也替他们开心。

南海区派驻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料洞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狮山镇扶贫工作队队长区国深谈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看到佛山有一个先进集体和三位先进个人获得表彰,由衷地为他们点赞。

南海区住建水利局驻村干部、云利村第一书记李智毅表示,自己有幸参与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有苦有泪,但更多的是光荣和自豪。

过去一年多,云利村通过麻竹笋种植等多个产业项目的示范带动,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让贫困户的生活有了奔头,在精神思想上实现了“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同时,通过“万企帮万村”,带动南海多个行业协会、企业助力脱贫攻坚。这些都是云利村脱贫“摘帽”的重要经验。

●计划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投身乡村振兴再出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接续推进对口帮扶地区的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将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将脱贫成果对接乡村发展?听听南海扶贫干部们的计划和想法。

“接下来,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陈再勋谈到,前期积极参与甘洛县“十四五”规划的论证,近期参与做好蓼坪乡清水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旅融合规划以及持续推进川佛手等中药材的规模化种植等,把现有产业发展和商贸往来持续开展下去,接续做好支医支教工作,实现与新的东部协作力量有效对接。

李耀茂表示,接下来将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在为民服务上,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甘做“孺子牛、老黄牛、拓荒牛”,努力向组织、向群众交出一份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李智毅谈到,接下来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员干部当好致富“领头羊”,并通过村集体引入企业,启动1000亩坚果种植以及年出栏20万头的生猪养殖产业,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为农村留守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继续发挥南海区科学技术局的资源优势,通过网课补充云利小学的师资力量,助力人才振兴。

枧岭村曾是省定贫困村兼软弱涣散村,如今村委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村集体年收入从0元到16万元,成功打造滑石村新农村示范精品村等多项跨越。南海区住建水利局驻村干部、枧岭村第一书记孔旭其表示,接下来枧岭村将抓住乡村振兴的新机遇,依托枧兴南药种植省级合作社示范基地,向上级申请纳入农业观光、生态休闲等乡村振兴项目;同时,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村集体“有钱办事”,进一步强化农村党组织功能。

除了要强化产业帮扶基础,加大民生投入建设也是巩固脱贫成效,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

永坑村第一书记蔡小松表示,如今村子脱贫了,接下来要大力发展民生设施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将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一是通过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纵深延伸肉桂产业链,并结合自然资源业务,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推进农村创业创新,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让想闯的农民能“走出去”,让想留的农民能“富起来”。

对口帮扶罗定市附城街道新民村的第一书记崔现忠表示,将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环境做优,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黄婷刘永亮文/珠江时报记者黄婷黎小燕杨慧欧林菊梁凤兴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