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化解“肠梗阻” 接送学生不“添堵”
南海通过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一校一策”为“校前路”减负

■南新五路设置临时停车区,治堵效果明显,放学时段路面未见拥堵。 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灯湖小学门前路段画出红色的“送学临时落客区”,家长在落 客区接送孩子。 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2月22日早上7时30分,家住翠颐社区的李女士准时带孩子出门,仅花半小时便把孩子送到了灯湖小学,学校门口及其周边道路的交通得到大大的改善,这让她感到很意外,换做以前这段路程需要花费1个小时。
校门口不堵了,接送孩子的家长停车更规范了,孩子们上学放学的路更畅通了。这是今年春季开学以后,记者在灯湖小学、桂城中心小学等学校门口看到的可喜变化。那么,校园周边道路堵车的老大难问题是如何得到改观的呢?近日,记者实地探访相关学校寻找校园周边交通“疏堵”答案。
灯湖小学设临时落客区家长接送更便捷
昨日早上7时30分,在灯湖小学门口,很多家长送孩子来上学。学校的志愿者、保安人员不时喊话,提醒开车的家长车辆单排停靠,学生下车后立即开走。非机动车道上,不少家长义工拿着小旗子指挥交通,并接学生下车,保护其安全过街入校。家长一改往日“看着孩子进校门再离开”的习惯,立即离开校门口,学校门口及周边的交通变得畅通起来。
记者现场看到,灯湖小学周边路段,即海六路南、北半幅的路边和路中位置共有5个红色沥青涂装的“送学临时落客区”,以往学校校门前原本局部变窄的路段已经拓宽,学校北侧支路调整为东往西单行,消除北侧支路驶出汇入桂澜路车辆对送学车队造成的影响。
有家长告诉记者,从前上、下学高峰期,几乎有上千辆小汽车在灯湖小学校门前随意停车,还有部分车辆在学校门前路段逆行,现场秩序十分混乱。其次,学校上、下学高峰期间,除了学校南门门前的海六路堵车之外,桂澜路的辅道还排了一条长长的“车龙”,一直排到道路北侧万达广场路口(桂澜路-海七路路口),不少车辆停在路口,道路通行效率极低。同时,学校北侧支路时常有车辆驶出,更是加重了排队接送学的车辆拥堵。
记者从南海区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得知,近三年来,针对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状况,他们多次采用无人机、新媒体问卷调查等手段深入研究学校门前及周边道路的情况,编制并实施了海六路断面重组、瓶颈点疏通、片区微循环组织优化等措施,让该校的送学车辆“流动”起来。
现在,高峰期送学车辆送学平均时长由改造前的220~300s/辆缩短至120~150s/辆,效率提升近一倍;送学高峰拥堵时间从7:30~7:55缩短至7:35~7:50,拥堵时长缩短40%;桂澜路辅道高峰期排队长度由410m缩短为280m,排队长度缩短了30%,有效提升学校“校前路”及周边道路的通行效率,规范了交通秩序。
桂城中心小学
设置单行交通网络拥堵路段压力小了
“现在送孩子上学可谓又快又好,学校的措施也十分人性化。”桂花社区居民刘先生担忧开学首日会塞车,他带着孩子比以往提前了半个小时出门,让他意外的是竟是一路畅通,“路上的车辆是挺多的,但是十分通畅,车辆可以流动起来。”
上学时如此,放学时校门口交通会不会拥堵?24日下午4时,记者来到桂城中心小学门口。此时已有不少家长前来等候,学校志愿者已提前到岗。非机动车道上,志愿者们提醒前来接学生的家长,在指定位置统一方向单排停放车辆。
与早上送学生上学时不同,虽然有不少家长提前到来,大量电动车在路上停留,但是因为大家都按要求有序停放,其他车辆通行并未受到影响。学校北门路段的落客临时停车区虽停满了车,但义工也同步指挥交通,家长在接到孩子后有秩序地离开,既提升了接送效率,也缓解了道路压力。
桂城中心小学位于桂城老城区,周边道路狭窄、路边违停车辆也多。上、下学高峰期,很多接送学生的家长随意将车停在学校北侧的南新五路和西侧的天佑一路上,南新五路本就狭窄的路段两侧都停满了车,导致经常出现双向车辆都不能通过,堵得水泄不通的情况。此外,学校周边人车混杂,也没有义工维持秩序,校园周边路段拥堵又混乱。
但新学期开学首周,桂城中心小学周边路段却并不拥堵。这得益于南海区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多个交通整治措施。
针对双向违停导致无法通行的问题,南海区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学校周边组织了单行网络,包括南新五路(南海大道-天佑二路)东往西单行、天佑二路(南新五路以北段)南往北单行、天佑二路(南新五路以南段)北往南单行、小学南侧支路东往西单行,形成一个微循环网络。
经过近年的整治,目前,天佑一路(学校段)通过时间由改造前的40s~120s缩短至20s~35s以内,通行时间减少50%以上;基本消除了南新五路(学校段)因为车辆双向通行而导致的冲突拥堵问题,同时也基本消除了南新五路、天佑一路路口等路段的违停落客现象。
南海实验小学
设“双微循环”系统
市民出行更方便
家长义工用心引导、车辆有序通行、道路设置单行线、路口设有醒目的交通标识牌子……这是南海实验小学开学当天的场景,以往堵车、混乱的交通场景彻底消失了,家长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点赞。
“以前双向车辆都堵在校门口,想走都走不掉,我还见过不少车辆在校门口发生碰撞,真的好危险。”南海实验小学学生家长梁女士目睹了校园周边道路由“堵”变“通”的治理过程。她说,现在接送车辆都按顺时针单向行车,接到孩子就可以开走,也有临时停
车位提供给等待时间较长的家长。
南海实验小学位于桂城千灯湖核心区,上、下学交通压力较大。根据南海区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前期调研情况,南海实验小学家长早晚接送以小汽车为主,因此海七路、灯湖西路早晚停车比例高;另外,片区进出交通与接送交通相互干扰,加之违停、行人乱穿马路现象严重,容易在海七路形成拥堵瓶颈。
为缓解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现象,2019年8月起,南海区
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针对南海实验小学实施多项交通改善措施,如建成独立“双微循环”系统,每天配备家长义工接学生下车,各关键路口增设违停抓拍设备,优化公交线路等。
整治后,学校各校门区域的送学交通秩序得以有效改善,周边小区出行顺畅有序。原拥堵最突出的海七路东往西方向运行车速由7.6km/h提升到17.5km/h,是实施前的2.6倍;西往东方向运行速度由7.6km/h提升至9.2km/h,提升了20%。
文/珠江时报记者丁当李冬冬通讯员孙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