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 村改创新促发展 城乡融合更高质
全力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为特色产业发展腾出更大空间

■丹灶全力打造 “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 ”。 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摄

■丹灶以联东U谷为载体,打造智能安全产业园。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摄

■瞪羚动力谷鸟瞰图。

■丹灶城西片区违建物完成清拆。 通讯员供图

■丹灶镇将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和连片乡村振兴视为重要工作抓手,打造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典范。图为丹灶仙岗村。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将时针回拨到2020年2月21日,丹灶镇作为南海区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暨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现场巡查的主会场,打响了南海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新年第一枪”。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等南海区四套班子领导亲临丹灶主会场进行现场巡查、指挥清拆工作。
一年来,丹灶镇委镇政府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头号工程”,全镇共完成拆除整理面积总数4502.59亩,其中工改工类2345亩、复垦复绿类996.49亩、工改其他类1161.1亩,全年任务完成率100.06%,累计已完成5910.91亩的拆除整理量……这是过去一年丹灶镇村级工业园改造攻坚战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数据虽然直观,但不足以囊括全部。丹灶镇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每一步前行都需要逆水行舟,大胆探索创新,意味着丹灶镇大力推进这场头号工程背后凝聚着大量的勇气和智慧。
改革再出发
发力村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43年前,丹灶的改革从农村起步。南沙大队大胆搞副业,织箩、运输、建筑,尤其是大队的五金厂,发展得红红火火。五金厂拥有300多台手压机,50多台冲床,是南海工业的先进典型。这些副业创造了村里面七成的财富。1979年,南沙大队因为走农工商多种经营的路子,搞活了农村经济,当年该村人均分配550元,一跃成为南海全县“首富村”,也涌现南海第一批“万元户”。
当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蓬勃景象奠定了丹灶镇民营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强镇地位。但是也有不少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小作坊隐身其中,有的甚至与居民区夹杂在一起。
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如何焕发新生?丹灶的答案是,坚定不移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40年后,随着丹灶城市升级和产业转型持续推进,丹灶改革再出发的原点又着眼村级工业园改造,将其作为“头号工程”,通过提升改造村级工业园成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主攻方向。
村级工业园改造首先要强化规划。2020年丹灶深入实施“城西片区”“大金片区”连片改造,提升丹灶、金沙两大城区环境,通过直接征收开发、公资统租统管,动员激励各村居积极参加改造。
为了全力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和打造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典范,丹灶镇委镇政府积极搭建村改项目服务平台,采取“4+1”工作模式,成立四个专职团队和一个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建设团队,实行“一个片区、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个镇属公司、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组织上百人的团队投入到大会战当中。
打拆建结合
完成4500亩拆除整理任务
村改之路任重道远,思路决定出路。丹灶镇委书记张应统要求,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攻坚战号角全面吹响,要坚持“打、拆、建”相结合,以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为突破口,为丹灶高质量全面发展腾出新空间,推动旧工业区向科技园区转型,充实仙湖氢谷、智能安全产业园,建设主题产业园区,大力引入氢能源、智能安全、日资汽配三大类产业项目,以产业升级带动园区建筑形态升级、城市面貌升级,从根本上巩固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效果。
有为丹灶敢为先,乘风破浪正当时。2020年,全镇共完成拆除整理面积总数4502.59亩,其中工改工类2345亩、复垦复绿类996.49亩、工改其他类1161.1亩,全年任务完成率100.06%,累计已完成5910.91亩的拆除整理量。
产业载体建设是招商工作的有力保障。2020年,南海区下达丹灶镇产业载体建设任务量总数为20万平方米,丹灶镇建成产业载体20.71万平方米,其中联东二期项目12.36万平方米、舒驰容器(佛山)有限公司地块1.3万平方米、诺米项目4.07万平方米、佛山康士柏科技有限公司地块2.9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2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建设任务。
一年来,丹灶镇改出了气势,改出了信心,丹灶镇充分释放积极性,凝聚了“只有改造才有出路”的氛围和意识,不断加速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
将村改进行到底
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载体
2020年,丹灶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0.71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位列全区第一。仅在2020年,丹灶镇引进26个产业项目,投资额累计超过100亿元;50个科创团队项目,其中世界500强项目2个,包括2020年8月进驻的太平洋建设项目以及2020年12月18日开工的百事项目;超10亿元项目有4个,例如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4位的徐工集团,2020年11月签约落子丹灶,总投资20亿元;外资项目有7个,以日资项目居多,如2020年12月18日开工的米思米项目,以及2020年5月进驻的武汉总和、大同磁石等,产业领域多以汽配为主。
丹灶镇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弯道期,村级工业园作为产业发展重要存量载体,存量规模大,产业低端,建筑形态落后,随着存量时代到来,村级工业园亟需通过城市更新转化利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载体。
2020年,丹灶镇组织消防、环保、安监、工商、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2次。检查村级工业园区内市场主体216户,排查出租屋场所565次,开展消防安全“巡查全覆盖”专项行动工作,2020年火灾警情同比2019年下降31.5%,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112宗,治理土地面积约272.75亩,针对安全生产风险较高的粉末涂料生产、液氨使用企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丹灶镇成功开展木制品加工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沙滘杉场103家经营户已全部清场完毕,违章建筑已全部完成清拆;良登、塱心、上安杉场共69家租户基本已经解约离场,正在进行清场验收。通过铁腕整治行动,不仅加快实现落后产业的淘汰,进一步消除各项安全隐患,还有效通过清场为产业群的引进和发展腾出空间,有助于实现村级工业园的连片开发。
案例
大金智地
打造国家级智能安全产业新高地
上世纪90年代,大金智地被称为大金工业区,引进了6家陶瓷厂。周边区域随之集聚起一批五金、陶瓷等业态,为丹灶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顺应城市发展的需求,丹灶镇坚定把该片区定位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园区,规划为大金智地片区。在约2/3的集体土地和1/3的国有土地上,逐步梳理企业、村民、承租人的利益问题,整理出连片的空间。
大金智地规划区域位于丹灶新城区域内,北至桂丹路,南至丹金大道,东临南沙涌,西至翰林湖。总体定位为高端产业服务区、科技创新先导区、都市型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丹灶以大金智地片区城市更新为抓手,推动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先后引入联东U谷、728创域等一批高端产业载体项目,导入社会优质资源,促成了智能安全产业在片区集聚发展。
位于大金智地的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内,一栋栋高标准现代化厂房非常的“高大上”。作为“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并引入了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挪威船级社国际安全评级学院等机构,60多家高成长科技企业落户,未来引入优质企业进驻数量将多达300~500家。
2020年以来南海区蓝海人才计划共立项34个,丹灶占了10个,占比达到29%。其中,位于丹灶镇大金智地片区的力合星空·728创域(下称“728创域”)引进辅导的人才计划就有8个,占了南海区立项的24%,而这距离园区开园只有4年。在728创域1.4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里,藏着多个先进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科创项目,成为南海乃至佛山重要的科创高地。
汇聚高科技产业和高端人才资源还需要高品质的城市配套,丹灶镇在这里打造了翰林湖农业公园、省一级标准建设的有为小学,配套成熟商住楼盘。新建的1000平方米的沙滘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已正式启用,佛山市青少年文化宫翰林宫也建成投入使用。
自2019年中成立以来,大金工作组主要围绕大金三期拆迁工作全面展开。目前,大金三期已完成签订补偿协议22户,完成拆迁土地面积约228.23亩,占总土地面积的93.1%;建构筑物面积93954.44平方米,占总拆迁面积90%。
2021年1月5日,大金智地改造项目入选广东省“三旧”改造优秀案例绩效卓越榜名单。丹灶镇还将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和连片乡村振兴视为重要工作抓手。把大金工业园连片改造与翰林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相结合,一幅产业、城市、人文、生态相协调的画卷正在丹灶徐徐展开。
瞪羚动力谷
打造湾区科创加速器城乡融合改革发展先行区
在有为水道的旁边,有一片由樵丹路、广州环城高速、桂丹路等主干道路合围的区域,这里有大片的村级工业园亟待改造,被称为“城西片区”,又称“瞪羚动力谷”,被列为丹灶镇重点村改项目。
城西片区连片改造提升项目共涉及面积约6000亩。城西片区规划范围内已纳入南海区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试点项目共有5个,分别是丹灶镇城西片区改造项目、丹灶镇西城伏水番稔岗工业区地块改造项目、丹灶镇西城伏水坡工业区地块改造项目、丹灶镇西城玻马厂地块改造项目、丹灶镇西城茅升岗工业区地块改造项目,合计总面积约1200亩。
自2019年,丹灶镇便开始通过在5个村改试点项目范围内以“混合开发”等创新方式推进瞪羚动力谷片区内的土地征收、联合开发、连片租赁、旧改提升工作,着力提升连片改造地区的产业活力、平衡不同产业开发的总体利益,实施“以产业开发为主、住宅开发为辅”的土地复合利用方式,在“国有+集体、住宅+产业、出让+租赁”三个层面上,统筹推动区域的连片开发。
届时,当前产值较低的残旧低层厂房和仓库,将摇身变为都市型工业楼宇和研发办公大楼,引入和发展生命电子、智能装备、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瞪羚动力谷建设成为瞪羚企业的新聚点、产业振兴的新节点、科技创新的新起点。
瞪羚动力谷将推动“区位转变、产业转变、功能转变、环境转变和文化转变”五大“智”变,建设成为湾区科创加速器、城乡融合改革发展先行区。
城西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也将与有为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相结合,立足“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十年立新城”的总体目标,逐步建设成为创新型、低碳型、集约型、开放型的生态产业典范。
记者手记
丹灶村改一马当先打造城乡融合典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有为之乡带来了一场“压力测试”,富含有为精神的丹灶人在战“疫”中经受住了考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以及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丹灶没有被动应对而是主动作为,丹灶镇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亦是如此!
2020年初,近百名工作人员参与拆除、几十辆挖掘机和洒水车同时启动作业,开展木制品加工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清除违建近500亩,腾退经营户100多家……2020年2月21日,丹灶镇作为主会场,打响了南海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新年第一枪”。
过去一年多以来,丹灶镇向形态破旧、产能低下、污染严重的村级工业园“亮剑”,通过升级改造,为产业腾空间、造环境。
近年来,丹灶镇深度参与南海“两高四新”现代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迭代的同时,还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发展目标。
丹灶镇将积极把握南海区创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历史机遇,以“一岛两湖十里片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城西片区”“大金片区”连片改造项目,提升丹灶、金沙两大城区环境,形成“四面开花”之势,助推城市空间格局、产业集群、生态环境再造。
丹灶镇还将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和连片乡村振兴视为重要工作抓手,将把城西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与有为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相结合、把大金工业园连片改造与翰林水道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相结合。一幅产业、城市、人文、生态相协调的画卷,正在丹灶徐徐展开。
2021年,必将是丹灶改革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丹灶镇凝聚全镇上下的努力探索和心血智慧,坚决破掉村级工业园的“旧世界”,加快建立起现代制造产业园的“新世界”。“村改先锋”丹灶,将闯出一条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新路径。
声音
●丹灶镇整治办业务负责人谢任荣:
面对疫情的冲击,丹灶镇的村改工作始终未停步。要自我加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优质企业在疫情之后的新一轮发展打好基础、拓宽空间。
●丹灶镇城市更新办业务负责人陈俭洪:
赢得丹灶的未来,必须打赢这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攻坚战。这是丹灶的认识,也是丹灶的意志。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生产方式,只要坚持,传统产业一样能创造奇迹。
●丹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邓昌基:
做丹灶事,争当有为人。能够投身南海区村级工业园提升改造工作的热潮中,推动城西片区成为丹灶镇一岛两湖十里片区的亮点项目,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西城社区负责村改的干部游业辉:
丹灶改革进入深水区,越需要大胆改革,村级工业园改造是改革的“硬骨头”,牵一发动全身,本质上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数读2020丹灶村改工作
村改任务情况
全镇共完成拆除整理面积总数4502.59亩,其中工改工类2345亩、复垦复绿类996.49亩、工改其他类1161.1亩,全年任务完成率100.06%,累计已完成5910.91亩的拆除整理量。
产业载体建设
2020年,南海区下达丹灶镇产业载体建设任务量总数为20万平方米,丹灶镇建成产业载体20.71万平方米,其中联东二期项目12.36万平方米、舒驰容器(佛山)有限公司地块1.3万平方米、诺米项目4.07万平方米、佛山康士柏科技有限公司地块2.9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2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建设任务。
综合整治成果
2020年,丹灶镇组织消防、环保、安监、工商、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2次。检查村级工业园区内市场主体216户,排查出租屋场所565次,开展消防安全“巡查全覆盖”专项行动工作,2020年火灾警情同比2019年下降31.5%,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112宗,治理土地面积约272.75亩,针对安全生产风险较高的粉末涂料生产、液氨使用企业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创新改造模式
丹灶创新“4+1”工作模式和“一个片区、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个镇属公司、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全域谋划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规划蓝图。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阳通讯员叶迟华张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