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南海

◎李清平
又一轮意义深远、波澜壮阔的历史性跨越,在南海更广阔的天地展开。
2021年2月19日,农历牛年正月初八。在南海举行的佛山市村改总攻坚现场会,发出了打好打赢村级工业园改造总攻坚战的动员令,以2023年为限,全市低端、低效、破旧的村级工业园区必须退出历史舞台。
“南海在全市的村改任务最重,要改的面积最大。南海用决心和毅力向全市表明,要在两年总体完成全区的村改任务。我提议全场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支持和鼓励!”会上,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勉励南海坚决打赢村改这场没有任何退路的硬仗。
村级工业园改造被视为一场事关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生态品质同步提升的关键所在,更是再造一个高质量发展新南海的必由之路。
1
每一次闯关,每一轮跨越,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南海创造了“全国首富县”“广东四小虎”“中国县域经济标杆”的辉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片片村级工业园在集体土地上崛起,使南海乡村快速实现工业化,“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南海模式闻名于世。
进入新发展阶段,曾为南海民营经济、实体经济立下汗马功劳的村级工业园,却因效率低下、动能不足、环境欠佳等原因而显露疲态,甚至成了“散乱污破”的代名词,成为南海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40年前,南海通过“六个轮子一起转”走在全国前列。40年后,南海如何扛起新使命,“当标兵、作示范”,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村级工业园改造总攻坚战,开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格局?
2019年7月31日,省委深改委批复同意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要求南海全力推动空间格局再造、产业集群再造、生态环境再造、基层治理再造、政府服务再造,奋力在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走在全国前列。
2020年9月19日,省委深改委印发的《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着力点,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为契机,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城镇、农村、产业和生态合理分区、相对集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全面融合,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新模式,为新时代广东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经验示范。与此同时,首批8个省级支持事项重磅落地,明确允许直接复制省内其他实验区已获批权限、优先支持复制推广广东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为续写新时代“不是特区胜似特区”的南海篇章注入强大动力。
在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这盘大棋局中,村级工业园改造是必须破解的发展难题,是南海干部群众必须作答的时代之问。2020年1月6日,南海区委区政府召开提速加力村级工业园改造推进大会,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昂扬姿态,打响了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攻坚战。
由于历史原因,在佛山五区中,南海村级工业园数量最多、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最大。南海共有612个村
级工业园,总面积18.9万亩,占全区工业用地面积58%,其中需要拆除改造10.2万亩。跟其他四个区比较,待改面积最多、任务最重。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数据显示,2020年,南海区共拆除整理村级工业园4.4万亩,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拆除整理3万亩的目标任务。目前,全区累计拆除整理6.2万亩,建成项目载体1800万平方米。南海还在全市率先启动城中村整体性升级改造,以夏北社区5个村为代表,全区已有25个城中村谋划实施整村改造,总面积3.1万亩,其中近半面积为村级工业园改造。
一子落而满盘活。村级工业园提升改造与腾挪归并,不仅推动南海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更是重塑南海产业空间格局。2020年,全区新引进超10亿元产业项目12个,计划投资总额382亿元,投资额同比增长45%,“两高四新”产业呈现加速集聚的态势。
2
一旦出发,必须到达,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向村级工业园改造要创新发展空间、要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要人民群众优质生活空间,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是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再造一个高质量发展新南海的必然抉择。
打好打赢村改总攻坚战,再造一个高质量发展新南海,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握城乡空间重塑、品质提升的关键和根本。
改革开放40多年,南海快速推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走出了一条在集体土地上“把农村搞活致富”的路子。时过境迁,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布不合理,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土地利用碎片化的积弊凸显,成为制约南海发展能级、城市品质的最大瓶颈。
打好打赢村改总攻坚战,要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空间重构放在突出位置,从根本上改变和提升南海城乡的空间结构,加快构建“一轴一核两带”新格局,让南海变成一个真正现代化的、与国际接轨的新城市空间。
随着千灯湖片区北延东拓,千灯湖、映月湖、文翰湖、沥桂新城等片区集中连片开发,南海城市中轴越来越有内涵、越来越有魅力;狮山制造业创新核心区加快推进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南国桃园等片区建设,重大产业项目的承载力不断增强;广佛同城示范带全面对标广州先进城区,三龙湾南海片区强势崛起,加快实现城市边界变城市中心;西部生态示范带围绕西江、北江做好“水文章”,谱写产业与生态共美、城市与乡村融合的诗画南海。
打好打赢村改总攻坚战,再造一个高质量发展新南海,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按照“一个提升、两个连片”基本思路,南海划定总面积244平方公里的城乡融合发展十大示范片区,145个重点项目和9条特色廊道建设加快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南海坚持“工改工”为主,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重塑产业空间格局的重要突破口;坚持破旧立新并举,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招引重大产业项目的重要突破口;坚持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和乡村振兴、旧村居改造结合,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克难中之难、攻坚中之坚,聚焦长期存在的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集中力量推进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对低矮散乱低效的村级工业园,确保真拆实拆、应拆尽拆、应改尽改。村级工业园的拆除原则与方法,从以往的成熟一处、拆除一处,调整为低矮散乱低效的必须拆、重点区域内的优先拆、连片“工改工”的重点拆;从社会资本实施拆除整理为主,调整为政府主导、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参与并重;从快拆快建调整为“拆”“建”“储”并重,通过大面积连片拆除、集体建设用地转国有建设用地,加强连片产业土地储备,为优质项目发展和城市未来留足空间。
倍加珍惜千辛万苦腾出的宝贵空间,把改造出来的土地主要用在发展产业上。村级工业园曾经是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摇篮,直至今日,村级工业园内仍有规上企业1000多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10多家。要在村改中精准服务好企业增资扩产,推动企业在村改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打好打赢村改总攻坚战,再造一个高质量发展新南海,必须科学把握和运用系统观念,发挥改革在推进村改中的关键作用。
南海村级工业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分布零散、不成规模,面积100亩以下的占比高达43%,严重制约了产业提升和环境改善。大力推进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和连片乡村振兴,加快形成一批千亩万亩级现代产业集聚区,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加强改革系统集成,从源头上提高土地等要素资源配置的效率,做到总体上规划、全域性腾挪、多模式探索。
村改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南海坚持“国资带动、社会参与、连片改造、产业为主”,灵活运用国有资本主导改造、连片改造混合开发、旧村居旧厂房混合改造、微更新微改造、挂账收储收回出让、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开发、社会资本投资改造、生态复垦复绿等成熟的改造模式,探索“工改工”连片工业园改造等新模式,努力做到改得好、改得稳、改得快。
改革成于实干,实干推动改革。九江临港国际产业社区,24个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进行合并和置换调整,西樵听音湖拓展区130多间厂企搬迁,桂城夏北社区率先开展整村改造,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这些项目涉及的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在村改中得到有效解决,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村改中得到优化提升,南海先行先试的创新实践再次证明:越是攻坚克难越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越要善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3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一个奋进的时代,总有一种敢为人先的意志力量;一座向上的城市,总有一种赓续传承的精神禀赋。在产业空间上再造一个新南海、在生态文明上再造一个新南海、在城市形态上再造一个新南海,到2022年,城乡空间布局明显优化,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30年,全面实现土地结构优化调整,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用唐代诗人丘为这首诗,来比喻南海村改总攻坚的政策环境、制度供给和创新氛围,来形容南海在村改中的比学赶超、“万亩奔腾”“万马奔腾”,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奔腾吧,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