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问题上从不妥协
该公司在国内外PCB(印制电路板)行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佛山市承安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新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产品质量。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摄
承安铜业
“做一颗合格的磷铜球很简单,但要做出100亿颗都合格的磷铜球,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这么多年来,我们办到了。”在佛山市承安铜业有限公司(下称:承安铜业)的总经理办公室里,周建新拿起桌面上的磷铜球,介绍起他们的产品。在2013年,他管理的这家南海“隐形冠军”企业,其产品在国内磷铜球市场占有率约已达40%,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约33%,成为中国树立于世界PCB(印制电路板)行业中磷铜阳极领域的一面旗帜。
严把原材料进货管理关
承安铜业始建于2002年,一直以“名牌源自品质,品质源于管理”作为公司经营理念,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上引连续铸造技术及轧制成型技术及设备,并配备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光光度计、电解分析仪等专用检测设备,同时注册了中国驰名商标“WESTERN”,专业生产磷铜阳极、微晶磷铜阳极和无磷高纯铜,主要用于印制电路板电镀及五金电镀。
业界很多供应商都熟知,承安铜业对原材料的进货管理近乎“苛刻”。正如承安铜业总经理周建新所说:“我们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非常明确,从来没有在这个节点上妥协过。因为原材料的优劣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也关系到消费者的使用安全。”
市民日常使用手机、电脑、汽车等产品,都离不开电路板。以汽车产品为例,每辆车上都装有不少电路板,大部分功能都依靠电路板来发送指令操作。如果电路板的磷铜质量不好,出现导电不良现象,就会引发系统反应迟钝、仪表显示失真、刹车系统失灵等问题。再者,如果购进的磷铜原材料质量不达标,就算承安铜业在后续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提纯,也还是会存在产品质量隐患,而且大大增加生产成本。
基于产品质量的考虑,承安铜业一直用严格的标准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每次采购一批原材料,承安铜业都会与供应商提前沟通,安排技术人员开展随机抽样检测,一旦发现样品中杂质含量超标,这批原材料就会被拒之门外。正是承安铜业长期对质量的执着,很多供应商也纷纷改进生产工艺,客观上促进了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探索蚀刻废液循环利用
在把控原有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承安铜业敢于创新,积极向其他业务领域进军。2017年,承安铜业成立子公司广东德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德同环保)和广东承安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为电子电路板企业提供环保设备、电路板耗材等产品。
在德同环保成立前,周建新早已瞄准了国内蚀刻废液循环利用的市场。长期以来,PCB制造企业的蚀刻废液循环利用一直面临着不少技术难题。据统计,国内蚀刻废液回收系统的市场现有量中可提铜量约33万吨/年,可提铜价值约150亿元/年,但国内未安装提铜设备厂家占比超90%。
基于当前蚀刻废液循环利用解决方案的行业情况,德同环保不断探索,为PCB制造企业提供蚀刻废液循环利用解决方案。他们首先在PCB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中回收铜,再把废液调配成PCB工厂可以利用的再生产子液,解决90%以上的废水问题,最终达到双赢。即使是进入新的领域,他们依然保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努力把产品和服务质量做到极致。
他们从蚀刻的原理出发来改善再生蚀刻液的蚀刻性能,做到一般蚀刻子液的程度,对蚀刻加速剂的研究更是优于当前大部分蚀刻子液生产供应商。周建新透露,他们从蚀刻废液中提取出来的铜,其质量已经接近标准阴极铜材的质量要求,这些技术当前在国内属于先进。目前,德同环保这套解决方案已初步落地,正在帮助部分线路板企业解决蚀刻废液循环利用的问题。
成为PCB行业佼佼者
自建立以来,承安铜业主要服务于电子电路板企业,其中包括多家知名上市企业。2019年,承安铜业营业收入超18亿元。
承安铜业作为全国最大的电子电镀阳极磷铜材产销企业,还积极参与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是《阳极磷铜材》国际标准和GB/T20302-2014《阳极磷铜材》国标的负责起草单位,同时也是CPCA4305-2013《磷铜阳极》行业标准的负责起草单位。
这些成就,离不开承安铜业长期坚持的品质理念。周建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做一颗合格的磷铜球很简单,但要做出100亿颗都合格的磷铜球,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但是我们精益求精,在质量问题上从来都没有妥协,完成了似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从2002年至今,承安铜业已经做出了100亿颗都合格的磷铜球,整体产品质量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汽车厂商的订单明显减少,但电脑制造行业的订单增长加快。随着5G经济和工业互联网逐渐兴起,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带动了高端智能设备的线路板需求。在疫情期间,周建新瞄准了5G经济和工业互联网市场,着手准备生产更多质量更佳、适应新市场的产品。
“我们首次参加南海区的质量奖评审,收获满满。在这次质量奖评审过程中,南海区市场监管局邀请了专家组进驻我们公司,对我们的生产质量进行全面严谨审核。专家们对我们的产品给予高度评价,我和同事们都备受鼓舞。同时,专家们也给我们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目前,我们正对厂内原有的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也更好地保障产品的质量。”周建新说。
文/珠江时报记者林应涛通讯员林颖欣钱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