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书店 邂逅美好
南海书店总量全市最多,阅读已成为市民生活习惯

■在保利水城新华书店南海购书中心,家长与小孩一起阅读书籍。


扫码一下 填写问卷
开栏语
一城书香暖人心。2020南国书香节暨佛山分会场活动将于8月21日举行。作为书香城市的精神地标,实体书店已经从单纯的图书销售场所,转变为城市的文化休闲空间。
你还有去书店的习惯吗?知道南海有哪些特色书店?疫情以来各大实体书店又有何妙招拓展经营?即日起珠江时报陆续推出关注实体书店系列报道,期待广大读者朋友和我们一起走进书店,爱上书店。
在网络购书还不发达的年代,实体书店是“书虫们”最喜欢光顾的地方。那时的书店没有桌椅,只有一排排的书架,大家挑一本席地而坐,就可以度过一个下午。如今,书店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在这里,品一抹茶香,尝一口甜食,读一本好书,获得一种由内而外萌发的愉悦享受。日前发布的《2019年南海区全民阅读数据》显示,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已成为书店的一种常态。近日,珠江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和书店负责人,勾画大家记忆中的书店,与当下书店真实的模样。
书店问卷“拍了拍”你:说出你和书店的故事吧!
你有多久没去书店感受书香了?你还记得上一次走进书店的场景吗?你最喜欢哪个类别的图书?你期待中的书店,是怎样的?快来说出你跟书店的故事吧!珠江时报记者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不妨动动手指一起来参加吧!
讲述
“重新爱上书店”
在桂城市民黄惠记忆中,曾经位于海五路上的新华书店,是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里面既有音响、文具用品,也有少儿图书和教辅类工具书。“每逢暑假,父母上班前都喜欢把我送到书店,下班再把我接走。”
上学的日子,黄惠还喜欢去学校门口的小书店。里面的图书以教辅材料为主,搭配学生中流行的各种文艺小说、武侠小说,很小的门店容纳不了几个人,但这两种实体书店却几乎承包了黄惠所有的课外知识来源。
大学毕业后,黄惠每天忙于工作,已经很久没去过书店了。
如今的书店,也已不再是黄惠印象中的传统书店模样了,区内的先行书店、博览书店,甚至是新华书店,都有了新的变化。大家更注重环境的设计,宽敞的空间,柔和的灯光,营造了一个更好的阅读氛围。
市民杜华最近重新爱上了书店,就因为店里的静谧环境。一次偶然机会,她在逛商场的时候,被书店落地玻璃上独特的文字吸引了。进入书店后,她惊叹于书店的古色古香,以及人性化的设置。“书店面积有限,但会把优秀的读物摆在显眼位置,无形中减少了我选择的时间成本。”
在烦躁的社会中,宁静的书香是一种奢侈品。多位市民都向记者表示,希望书店不仅有书卖,还可以成为一种文化空间。市民黄德亮则期待书店业态可以更丰富,展销更多文创品,举办艺术展,扩大书店的文艺内涵。
数据
南海书店总量居全市之首
根据统计,以拥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为判定标准,南海区现有书店280家,总量居全市之首,2019年实现出版物零售收入8000多万元。《城市书店聚焦指数》公布的“最受用户关注书店”排行榜前十名中,在南海拥有分店的新华书店入选。
上个月底,在南海区第十一届“崇文佛山·书香南海”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上,南海图书馆发布了《2019年南海区全民阅读数据》,选取新华书店、博览书店、不卖书店、东方书城、尚书汇书店等5家区内较大型实体书店为蓝本,展示它们在阅读体验提升上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5家书店更加注重提供阅读和活动场所,阅览座位共增加380个,开展阅读活动的场地面积提升16.4%。硬件设施有颜值,配套活动有品质。5家实体书店全年开展阅读活动995场,参与读者达5万人次。
探路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很多人说,书店经营者都是心怀“诗与远方”的人。
在南海罗村、桂城等地开有多家分店的不卖书店,其老板经营着一个连锁超市,因为第一个创业尝试就是开书店,所以在事业有成之时,决定在超市旁开个书店,命名为“不卖书店”,初衷是无论赚钱与否,都要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空间。这里所有的图书,一年四季,一律8折。
不卖书店图书部负责人曾华娟介绍,顾客群以小孩为主,每个周末,书店都会举办免费的儿童益智类活动,“平日真正购书的人并不多,寒暑假学生购买课外读物,以及开学前学生购买开学资料的时候,就是店里生意最好的时候。”
这其实是南海各大实体书店的共性问题。搬迁到保利水城二楼的新华书店,邀请了业内知名的GLC设计团队,将新店打造成错落有致的多元业态体验式卖场,与区图书馆合作开展“你选书,我买单”等惠民活动,业绩在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旗下103家市县(区)新华书店中名列前茅。据悉,店里卖得最好的也是教辅类读物,可以占生意总额的三成以上。
先行书店是南海的一家“网红书店”。店内的图书销售以青少年阅读类为主,人文社科生活为辅。曾多次举办作者大咖见面会、话剧主创见面会等线下活动,积累了一批忠实读者,在业内小有名气。先行书店老板石头认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书店,已经成为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围绕文化、阅读等开展互动交流,是未来的运营之道。
文/珠江时报记者
陈焯莹图/珠江时报记者
戚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