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三大战略平台 创珠江西岸名院
南海区人民医院大力发展区域优势学科和高端医疗,打造珠江西岸知名现代化医院

■南海区人民医院新院区主体建筑全部封顶,进入机电安装和室内装修阶段。

■南海区人民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

■南海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效果图)。
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有一支队伍格外引人瞩目:他们勇于担当、冲锋在前,诠释了“厚德、精诚、共济、致远”的医院文化,演绎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他们都来自一个共同的地方:南海区人民医院。
一直以来,南海区人民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推行人文关怀理念,作为南海区三级医疗网络技术服务龙头,在急危重症、常见病治疗方面,为南海市民带来了贴心的服务、专业的诊疗。
在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结合年底新院区投入使用的契机和挑战,南海区人民医院又将在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向“珠江西岸名院”这一目标迈进,为市民的健康护航。
战略重点
建设平台加速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南海区人民医院是南海区规模最大、历史悠久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前身是广东省立第三医院,是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
“十三五”以来,南海区人民医院从教、研、继教等方面促进名科建设,获评佛山市医学重点特色专科9个,南海区医学重点特色专科18个。到今年7月31日,医院在职人数1862人,拥有CT、MR、DSA、ECT、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直线加速器等一大批高新医疗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南海区人民医院在狮山的新院区建设稳步推进。该项目规划260亩,投资20亿元,一期建设规模1500张床位,长期发展规划为2000张床位。目前除感染楼外,新院区主体建筑全部封顶,已进入机电安装和室内装修阶段。
围绕“建立佛山市首个紧密型医联体南海医院集团,综合实力达到佛山市前三位”目标,南海区人民医院将打造珠江西岸服务贴心、技术先进、百姓信赖,员工满意的广东地区知名现代化医院。
实现这一愿景,要抓住两个战略重点。第一个战略重点是集中资源发展一批区域优势学科,包括护理、肿瘤学、妇科、急诊科、关节外科、心血管内科等。第二个战略重点是借助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策和新院搬迁机遇,努力发展高端医疗,将新院区某住院楼(VIP楼)打造成集门诊、住院、体检、检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国际医疗部,主要面向有高端医疗需求的国内外患者,提供医疗技术与服务。
此外,为了让医疗、教学和科研3类活动有序开展,产生更大的协同效益,医院确立了多学科协作平台、集成信息化平台、科研与教学服务支撑平台的建设。贴合实际的顶层设计和一系列科学完善的实施方针,必将为该院早日成为珠江西岸的知名医院打下坚实基础。
制定方针
12字方针把握新院建设机遇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南海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将于2020年12月启用,2021年完成全面搬迁。在南海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巫祖强看来,医院正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离开中心城区、人才流失、竞争压力、经营压力……如何一一破局,在危中求机?
对此,医院新班子经过多场次多层次的专题座谈会,并进行深入讨论,形成了“把大局、稳军心、强质量、谋发展”的十二字方针。
把大局,首先是党建引领,坚决执行“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落实好医院党委会议及院长办公会议的议事决策机制,按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落实医院章程。擦亮医院党建品牌,真正把支部建设在科室上,形成党建与业务实质性紧密性结合的格局。
“很多同事会有搬迁新院区后的上下班交通、小孩教育以及医院业务会不会下滑等方面的担心,这是很正常的,医院党委班子也正围绕员工这些可能面对的实际问题进行调研和制定方案。”巫祖强说。通过与交通、教育等部门的沟通,医院交通枢纽的建设迅速启动,职工子女教育问题也在妥善解决,医院领导班子始终扮演好医院职工坚强后盾的角色。
质量与安全永远是医院的生命线,也是最基础的工作。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下,如何确保质量与安全,这是医院面临的新挑战。目前,南海区人民医院将集中力量针对秋冬季疫情可能出现反弹做好细致部署,确保不出现任何漏洞;同时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日常监管与督导,进一步提升DRGs医保分组付费管理水平;花大力气加强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实现“危重症”不出区。
新的挑战也将带来新的发展。巫祖强介绍,医院通过采取团队引进、重点投入等方式,力求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出能引领南医发展又有区域美誉的两三个拳头学科;按照佛山市登峰计划目标要求,建成基于“智慧医疗”“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的综合性智慧医院运营、质量控制、优质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区域内全覆盖急救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平台;建设新冠肺炎疫情监测体系,通过转化医学,将临床应用研究转化为相应的试剂、检验手段研发;进一步探索做实医联体,实现抱团发展,方便桂城片区群众的门诊就医习惯,并大力探索老年病、医养结合模式;与中西部片区的医院以医联体的形成合作,达到共赢。
南医文化
助力成长打造一支精良医护团队
医院全面搬迁后,专科发展、队伍建设等多方面,需要全体南医人齐心协力去开拓、去创新。南海区人民医院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队伍,尤其是在这次抗击疫情期间,他们勇于担当、冲锋在前,诠释了“厚德、精诚、共济、致远”的南医文化。
“面对疫情,南医人行动迅速,团结一致抗疫。年廿九接到命令后全部重点科室到位,后续整个抗疫过程都是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南海区人民医院院长关紫云介绍。
在抗疫过程中,南海区人民医院几百场培训、科室制定的防疫考核机制、网格化督导机制,做到了院内感染严防严控;快速完成核酸筛查,最高达到每天720人份;派出医护人员到机场、酒店等隔离场所支援;同时快速集结队伍奔赴湖北,出色完成任务。进入常态化防疫和复工复产时期,医院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应对突发状况时,确保了设备、人员、物资都能迅速到位。
南医人能够出色地完成一次次艰巨任务,得益于医院强力的培养机制和后勤保障。该院共有17个名医工作室,其中有3个首席名医工作室,13个名西医工作室和1个名中医工作室。该院各个名医工作室广纳院内和院外相关人才,制定了工作制度与计划,旨在发挥名医的高地作用,整理、传承名医学术经验,培养人才。
此外,医院坚持以重点专科为龙头,采用“以老带新”等方式,加强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内部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逐渐将年轻的技术骨干推上临床第一线。
这一做法也将会是新院搬迁后医院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近期,医院通过副高以上医技人员座谈会,了解到很多年富力强、品行优秀、能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需要有更好的平台,将通过设立科室副主任、主任助理、高知党员任职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设立医疗组长等形式,给中坚力量更大的成长平台。
医院全面搬迁后,专科建设、人才成长如何实现呢?关紫云举了一个例子:“结合新院区交通区位、产业布局,我们预判到院的创伤病人会增多。病种、服务对象的变化,将让人才尤其是年轻的技术骨干在新的职业点上找到成就感。”当前,南海区人民医院的创伤中心已经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单位,是佛山区级首个区域性创伤救治中心。新院搬迁,不仅将让专业人才获得成长,更重要的是,周边市民能够得到更专业、便利的服务。
相关链接
最美南医人
2020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节日来临前,南海区人民医院开展了最美逆行者、最美坚守者、最美哨点哨兵评选活动,评出以下最美南医人。
最美逆行者
麦永钜 新冠急救转运小分队、急诊科医生
杜燕娇 发热门诊检验岗位检验师
郭海燕 援助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医生
李智勇 援鄂方舱医院医生
梁永锋 援鄂医疗队、援助武汉市一医院医生
邓 绿 南海区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
梁 兴 新冠急救转运小分队、急诊科医生
姚维敏 感染科主任助理
高 涛 放射科医生
余成标 援鄂医疗队、援助武汉市一医院医生
最美哨点哨兵
潘 苗 医院第二门诊部医生
张丽丽 发热门诊医生
刘大川 发热门诊医生
朱翠珍 发热门诊检验岗
余曾焱 医院公共卫生科 发热门诊、新冠急救转运小分队
刘春林 发热门诊检验岗
何家成 新冠急救转运小分队、急诊科医生
苏惠文 妇科医生
陈启生 发热门诊医生
最美坚守者
刘敏东 肿瘤一区医生
黄新铭 急诊科医生
苗贵强 骨二科医生
罗子源 检验科检验师
胡海菁 放射科副主任
谭丽媚 ICU医生
罗海钊 内分泌科、内科住院总值班医生
王 琦 心血内科住院总值班医生
甘振勇 呼吸内科医生
卢奕宇 肿瘤二区主任医师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关帅屏文/珠江时报记者罗炽娴通讯员刘芝璐图/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