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目招商 南海何以逆势飘红?
加速布局新材料、大健康等风口产业,南海“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昨日,南海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的一批健康产业项目进驻安捷健康产业园。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安捷健康产业园。
新常态下,大单来“袭”,抢滩南海。
3月10日,南海区举行2020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暨开工动员活动,签约26个项目,总投资超440亿元。
5月5日,佛山(南海)万洋众创城举行动工仪式。7月27日,总投资105亿元、南海今年投资额最大的工业产业载体项目——南海平谦智慧产业园启动建设。
8月18日,南海区2020年产业推介暨重点项目签约、竣工及进驻活动在安捷健康产业园举行,32个项目签约、竣工和进驻,涉及投资额314.8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海全区引入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6个,投资额同比增长约20%,重大产业项目招商逆势飘红。“这充分说明,企业、项目、人才等要素资源对南海发展充满信心,向南海集聚的趋势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还在进一步加快。”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说。
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投资热度下降的大环境下,五矿、京东等巨头却争相在南海布局,吸引巨头重仓背后南海有何秘诀?在招商受疫情冲击下,南海何以强势而上?我们带着疑问去寻找答案。
大单来袭“两高四新”产业进入收获期
南海产业的最大短板,在于传统产业比重过高、新兴产业尚未成势。在此背景下,南海提出要加快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推动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呈现燎原之势,撑起南海经济大厦的“四梁八柱”。
多年的辛苦耕耘逐渐结出硕果,最显著的表现是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项目的抢滩进驻。近年来,投资118亿元的一汽-大众MEB电动汽车、投资110亿元的腾龙湾区数据中心、投资50亿元的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以及日本东丽无纺布和水处理膜等一批龙头项目纷纷抢滩进驻南海。
“当前,南海在‘两高四新’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国家级平台和重大项目入驻,虹吸效应正在凸显。”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说,经过几年的发展推动,目前“两高四新”产业发展导向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
区委常委伍志强也认为,“南海‘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已进入重要的收获期。此次签约、竣工及进园的32个项目,均围绕南海“两高四新”产业体系建设,涵盖当前疫情催生的大健康、新型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及5G、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及高品质服务业。
高技术制造业方面,南海已经引进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42个,这些创新平台正与南海制造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南海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比如,本次签约的季华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项目,占地1000亩,主要承接季华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
高品质服务业方面,南海已集聚腾讯云、阿里云、华为等行业龙头,推动超13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昨日,南海区又和京东智联云签约,打造京东智联云智能产业超级运营中心总部,建设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新基地。
文旅产业是布局高品质服务业的重要棋子。目前南海区已明确了东部“文化+创意”、中部“文化+商业”“文化+科技”、西部“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引入了宋城·佛山千古情景区、国艺影视城等一批龙头项目,昨日又签约建川新中国百年博物馆,奠定了南海区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新能源产业方面,南海实现氢能产业从无到有,已引入氢能项目近50个,产业核心项目计划投资超300亿元,形成了完整的氢能产业发展链条,全部达产后预计形成年产值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危中寻机 乘势而上角逐产业风口
化危为机,拼的是发现机遇的眼光,比的是抓住项目的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突显了大健康、应急物资、新材料等产业的重要性和优势。南海正抢抓机遇,加速布局新材料、大健康等风口产业。此次签约和入驻项目中,不少都是新材料和医药产业项目。
此次疫情发生后,应急产业迎来空前的机遇。昨天,南海乘势而上,集中签约了佛山市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南新无纺布等一批无纺布项目。南海必得福投资的高等级医卫用纺熔复合非织造布新材料及其制品生产项目(佛山市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投产后可达到非织造布1.6万吨/年、口罩200万个/天、防护服5000件/天、隔离衣3万件/天的产能,助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及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该项目是广东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一部分。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布局,从九江到西樵,南海已经形成了名企云集、品牌扎堆、全国首屈一指的无纺布产业带。
乘胜追击的,还有南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在这次疫情中,无论是钟南山院士团队的院感设备,还是广东一方制药的“肺炎一号方”,以及华南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共享平台,都为全国战疫前线贡献了南海力量。
昨日,南海-南山战略合作首期进驻项目在佛山安捷健康产业园举行进驻仪式,呼研菲兰院感防控项目、高科技空气滤芯产业、感染隔离防控产品项目等一系列项目进驻佛山安捷健康产业园,推动健康产业成果转化,为南海大健康产业发展再添亮色。
南海坚持用长远思维引导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用八年时间培育北京大学王凡教授团队的“核医学分子影像产业链”项目,其中特异性肿瘤显像剂已经进入临床三期,一个国家一类新药将在南海产生,北京大学分子影像产业基地也正式在南海建立起来。
在南海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区内原有的一方制药、百合医疗等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一方制药成功引进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的化湿败毒颗粒产业化项目,正在筹建国家中药配方颗粒产业链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创新招商 对标全球开展精准招商
重大产业项目,历来是各地招商争夺的“香饽饽”。南海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大企业大项目的青睐,并不是偶然,而是依赖前瞻性的布局、产业政策的引导以及多重区位优势的叠加效应。
招商引资是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南海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对标全球开展大项目精准招商。
“走出去”方面,南海明确了紧盯日韩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招商思路,积极发挥对日招商优势,大力建设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在继续巩固汽配、新材料等现有合作领域的基础上,力争将合作进一步拓展到氢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领域。此次签约的项目中,就包括日商投资的米思米自动化精密零部件项目,米思米公司以其高品质、低价格、短交期享誉全球。
今年以来,南海十分重视对深圳优质产业的招商。“区领导多次带队前往深圳拜访有关协会、机构、企业,承接深圳的创新资源外溢。”南海区经济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海信(南海)创新产业城项目落地南海,就是承接深圳科技产业外溢的成果之一。
“中海信将在南海区打造中海信(南海)创新产业城,致力成为南海区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区和高端人才的集聚区。”中海信集团副总裁李莉表示,拟投资80亿元在南海西樵打造高端人才产业集聚区,促进西部的产业升级。项目建设成后,将吸引150余家企业,实现近10亿元产值。
除了中海信项目外,来自深圳的人人体育集团电竞产业项目也将落户南海,该项目业务涵盖电竞俱乐部、电竞生态链、网红直播、线下娱乐四大产业板块,将在南海形成立体式的完整电竞产业生态链。
事实上,布局南海+深圳,南海早已出击。2017年,南海区驻深圳投资促进代表处揭牌。从之前的“走出去”推介,到如今的常态化驻点招商,这是南海招商理念的一次创新,也充分体现了南海招商的诚意。
“走出去”招商的同时,南海还千方百计将企业“请进来”。2019年以来,南海接连举办2019中国安全产业大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2019中国功夫电影周、2019国际二维码产业发展大会等行业盛会,通过以会招商吸引企业前来洽谈,形成了峰会招商、赛事招商的新模式。在2019中国安全产业大会上,吸引了腾讯、大疆、海康威视、西门子等约300家企业前来参会,签约9个项目,投资额超60亿元,后续主动前来洽谈的项目络绎不绝。
服务制胜 提供最优营商环境
招商引资不是一锤子买卖,要让拟投项目落得下、生根发芽,必须以优质的营商环境作为保障。
政务服务是评价营商环境最重要的指标,为加速投资规模较大或对高新产业有较大拉动的企业投资工业类项目、政府投资公共设施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落地,南海区充分利用土地出让前期“时间差”,推出“模拟审批”改革,以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限。
“这段时间,围绕着项目问题,我们经常与南海区各政府部门接触,效率非常高。今年4月28日正式签订投资协议,6月15日开始招拍挂,到7月15日土地移交,达到法定开工条件,展现了南海优质的营商环境和高效服务,相信未来我们引进的项目也会感受到这一点。”7月15日,当平谦国际集团粤港澳大湾区总监、南海平谦智慧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超接过施工许可证后,由衷地为“南海速度”点赞。
南海平谦智慧产业园项目5月28日申请加入模拟审批项目库,6月15日向区行政服务中心模拟审批入件,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该项目所有审批事项,比以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最快半年省了5个月时间。
不断缩小的数字,换来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增强了南海参与区域竞争的实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科技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产业,对环境要求很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先筑好金巢,才能引来凤凰。如果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凤凰,那么产业平台则是金巢。
近年来,南海将招商引资与村级工业园改造相结合,加快打造一批承载大产业、大项目的载体平台。南海已经谋划了三龙湾南海片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南三产业合作区等八大重点平台,以及智能安全产业园、中国医卫用非织造产品示范基地、仙湖氢谷、中国中药健康产业园、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载体,目的正是要为大产业、大项目“筑巢引凤”。
“我们将以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为抓手,为优质企业项目落地及增资扩产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闫昊波说,南海将竭尽所能提供更优环境和更优服务,吸引更多海内外企业和创新创业者到南海投资兴业、大展宏图。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年智
通讯员李伟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