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这些景点 品读桑园围千年历史


南海博物馆


康 园

九江侨乡博物馆

松塘村

烟桥村

插画/李世鹏





2022年3月29日,南海区重磅发布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水脉规划,项目串联58公里水脉,规划面积达16.29平方公里,将整合联动西樵、九江、丹灶三镇资源,以“世界级生态水脉、国家级文化公园”为愿景,打造国际文旅度假胜地。
近年来,南海积极挖掘桑园围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文化遗产,让市民走进并重新认识桑园围。目前,佛山桑园围历史文化游被列入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佛山康有为故里游径入选第二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大家不妨趁着5月初夏,访古寻幽,在桑园围水脉中感受南海厚重绵长的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
文物
“会说话”讲述历史沧桑
桑园围水脉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区不可移动文物72处,每一件文物都标记着南海在历史时空中的痕迹。
西樵山采石场遗址
西樵山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理学名山,同时也是一座具有4500万年历史的死火山,是我国华南史前时期最大的石器制造场。西樵山采石场遗址,亦称作石燕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主要开采时间为明清时期,明代多为洞穴开采。石燕岩古代采石场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最宏伟的水下古代生产遗迹。今年4月16日,该遗址入选“广东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名单。
民乐窦
“窦”即窦闸,是一种水利设施,用于防涝和灌溉。位于西樵下北老街的民乐窦水闸,始建于明末,清光绪四年重建。曾是西樵“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见证了西樵丝绸业的发展。当时民乐是广东最大的土丝集散地。“一船丝运出,一船白银归”的谚语,便由此唱遍南海。
吉水窦
桑园围内最古老最大的石窦是西樵吉水涌旁的吉水窦。吉水窦始建于宋代徽宗年间,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民族企业家陈启沅捐资重修。吉水窦的结构采用中国石拱桥的建筑原理,重修至今仍坚固如初。2006年,吉水窦就被佛山市政府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樵渔耕粤韵园
西樵渔耕粤韵园位于西樵山下,从山上俯瞰,是极其壮观的万亩桑基鱼塘。桑基鱼塘是珠三角地区最早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见证了珠三角广纱甲天下的产业发展历史,珍藏着珠三角纺织文化起源的密码。
西樵山南的桑基鱼塘是目前珠三角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桑基鱼塘,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丝、蚕沙养鱼、鱼粪肥桑”的完整生态循环系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示范区,并于2019年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解码博物馆 感知岁月变迁
有人说,想要全面深刻地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参观它的博物馆。在西樵、九江、丹灶,分布着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大家尽可徜徉其中,感知南海的岁月变迁。
南海博物馆位于西樵山南门入口处东侧,是展示西樵山文化、广府文化等南海文化的重要场所。
南海博物馆常设展厅7个,分别为《南海记忆》《南海群英》《馆藏书画》《广府风情》临时展厅和《石景宜珍藏展》。馆藏藏品以收藏南海境内出土文物如汉代陶器、唐宋瓷器、西樵山遗址石器以及南海籍历代书画家作品为主,其中西樵山遗址石器、康有为书法与信札手稿真迹为最大特色。
此外,南海博物馆还设有“南海有礼”文创空间,展示和销售以南海文博元素为创意核心的文创产品。
康园,是南海西部的一张文旅名片,位于丹灶镇银河苏村敦仁里,是丹灶有为水道沿线重要景点,康园一期(康有为博物馆、南海会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康有为博物馆位于康有为故居西北侧,全面展示了康有为的生平事迹,是目前南海区规模最大的历史名人专题类博物馆,馆内还珍藏了大量康有为书法真迹和信札。
康有为故居原名“延香老屋”,是一座典型的三间两廊镬耳屋建筑,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江侨乡博物馆位于九江镇吴江大院。吴家大院由越南华侨吴赓南及其兄弟吴畅如于1887年所建,距今已有133年历史,是九江现存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侨兴建规模最大的院落。
吴家大院内既有极具广东传统特色的雕花木趟栊、木门窗,也有饱含西方元素的意大利瓷砖、雕花玻璃门
窗、圆拱飘窗露台,是近代岭南建筑文明与西洋文化元素的完美结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镬耳大屋和碉楼式洋房。
畅游古村落领略岭南古韵
桑园围内保存着许多古村落,且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人文遗迹十分丰富。其中西樵镇松塘村更是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樵镇松塘村、九江镇烟桥村、丹灶镇仙岗村获评中国传统村落,闲暇时间不妨到这些村落走走看看,感受岭南古村风情,了解这块土地过去的故事。
松塘村位于西樵镇上金瓯村委会,该村倚岗列建,百巷朝塘,自南宋开村有800多年历史。村中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巷道、古井、古树众多,熠熠生辉。据考证,仅明清时期松塘村就出了二十几名进士和举人,其中四人入翰林院,因而松塘村也有“翰林村”的美誉。
烟桥村位于九江镇烟南村委会,何氏大宗祠是烟桥村6间祠堂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一间。祠堂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重建,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祠内有咸丰九年(1859年)探花李文田题匾“惇叙堂”。
“一入烟桥,必行正道。”行正道,做正事,树正气,是当地村民历代相传的古训。作为典型的岭南水乡古村落,烟桥村保存着大量的清代建筑群,烟桥正道、国事榕、兰桂坊、旌表节孝牌坊等都是值得一看的打卡点。
仙岗村
仙岗村位于丹灶镇,是一条有着八百多年建村历史的岭南古村落,其人文历史资源丰富,烧番塔、赛龙舟、醒狮等民俗活动至今保存。村内有众多古井古树,其中“仙迹丹泉”(蟹泉仙井)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东晋葛洪炼丹时曾在“仙迹丹泉”清洗草药,故又名“洗药井”。2012年,仙岗村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文/珠江时报记者 黎小燕 通讯员 吴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