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召开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发布治水十大行动
5年投入超300亿 实施超200个治水项目
4月12日,以“治水兴水,雄师奋楫”为主题的2022年南海区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发布并解读南海区治水“十大行动”,动员全区自觉投身治水行动,打赢治水兴水攻坚战。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
南海的治水实践既事关南海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水安全。
●统筹兼顾,做好四源(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内生源)共治;
●通过流域治理、污水管网建设、城乡黑臭水体治理等方面系统治理,确保
水质改善见成效;
●开展智慧水务工程、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促进治水向“智水”转型;
●通过“黄金水道”“万里碧道”等工程打造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样本”。
保障
加强对全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佛山市南海区水环境治理指挥部”佛山市南海区水环境治理指挥部办公室”揭牌。建立起由区长担任总指挥的高位统筹指挥体系,并调配精干力量实行大兵团作战。
计划
南海将加快实施“3、2、1”计划,即5年内投入超过300亿元,实施超过200个治水项目,撬动100亿元以上社会资金,推动南海区在“十四五”期间水环境质量大提升。
目标
投资约90亿元,新建扩建灯湖片区水质净化厂等14家污水处理厂,新建截污管网1000公里
完成58个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投资2.8亿元进行2.6万亩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投入约16.7亿元建设南海农业互联网食品园区项目
计划投入约35.68亿元,新建、续建水利项目114宗
投入超百亿元推进北村、官山、解放、良安、红星运河和里水河六大流域治理
南海区治水十大行动
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行动一
从源头截污,消除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城乡雨污分流体系基本建立,排水设施“三个一体化”管理模式高效运行,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效能进一步提高。
工业和船舶废水减排行动行动二
加强工业区、码头、船舶等工业污染源排放堵截,防止废水对河涌造成污染。
农业污染源头防治行动行动三
通过强化投入减量、绿色替代、循环利用,实现“增产又减污”,绿色的底色越来越亮。
黑臭水体全面消除行动行动四
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提升水体感官,最终达到“除黑臭、能涵养、无污染”的自然水体标准。
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行动行动五
通过“查、测、溯、治”,摸清入河排污口家底,加强监测,按照“一口一策”的原则溯源治理,为水环境质量提升提供坚强保障。
清淤治违畅通河渠行动行动六
加强涉水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对河道清淤疏浚,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恢复河道正常功能。
坚决贯彻用水总量、用水效率行动七
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城市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确保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科技创新智慧治水行动行动八
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
饮用水源水质保障行动行动九
保障南海区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筑牢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屏障,致力保障“水缸”安全。
一体化设施停用撤销行动行动十
通过推进周边管网建设、污水厂提质增效、暗涵整治、全流域治理等,对狮山镇大榄排洪沟应急净化项目等26个抽河涌水一体化设施在2022年底前停用撤销。
文/珠江时报记者 郑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