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品鲜季 竹笋当造时


俗话说“尝鲜无不道春笋”。5月春暖花开,是全国各地春笋竞相破土的季节,在南海,林岳吊丝丹笋和朗沙沙口笋也从泥土中崭露头角。春季采挖的笋洁白如玉、鲜嫩爽口,更被誉为“山八珍”,以其鲜甜清爽的口味征服一众老饕,给食者带来夏日珍贵的清凉。
自古以来,竹笋就是菜中珍品。白焯、蚝油焖、炒笋土鱿等,是本地笋的传统做法。发展到如今,笋作为百搭食材已演绎出近百道佳肴。
食笋之风源远流长
春雨淅沥沥,漫山遍野的竹笋吮吸着天地甘露,裹着褐黄色带斑点的笋衣,挤出水灵灵的笋芽尖尖,怒发成一派“黄苞犹掩翠”的春意盎然。
中国人吃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诗经》记载“其籁伊何,惟笋及蒲”“加豆之实,笋菹鱼醢”,说的正是竹笋。唐朝还专门设立专员管理植竹。
到了今天,人们延续了古人对笋的那份热爱,5月份又到了吃笋的季节,美味的吊丝丹笋和沙口笋吸引着食客们慕名而来。
广府话中,“笋”字意为“好”。《本草纲目》记载竹笋:治消渴,利膈下气,化热消痰爽胃。识食的南海人,就从未错过南海的“笋嘢”。
进入鲜笋尝鲜季
经过一个春季的雨水滋润,在阳光的照耀下,如今许多小笋头开始从泥土里探出脑袋。从5月份开始是本地笋上市的季节,之后6~9月迎来盛产,一直到10月才退季。
沙口笋因生长在位于三江交汇冲积形成的河滩地沙口而得名,朗沙南星是远近驰名的“沙口笋之乡”,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种笋、吃笋已有300多年历史。据了解,种植沙口笋通常以五年为一个周期,种植竹苗要在每年的立春前后完成。笋农讲述的“二年头有笋”就是第一年新种的竹苗,要第二年才会有笋挖,第三年生产的笋质量是最好的。每年5月至10月是笋的上市季节,爽甜无渣让沙口笋成为竹笋品种中难得的美味。
除了沙口笋以外,吊丝丹笋在南海一样闻名。上世纪20年代,南海从广州引进了“吊丝丹”品种。三山林岳村凭着三面环水、土壤半沙半泥的得天独厚环境而成为种植宝地。
“林岳因土质优越,生产的吊丝丹笋以肉质鲜嫩、纤维少、水分多、味鲜甜、嫩滑爽脆无渣著称,并成为林岳的‘镇村之宝’。”永锋饭店是做笋的老字号,该餐厅的老板娘梁坤好介绍,踏入5月,又到了吃笋的季节,每年的6~9月是吊丝丹笋的最佳品味期,此时的笋个头大、肉色白且滑、积累的糖分多。秋风起后的10月,又将进入新一轮种植期。“在最佳吃笋季节,餐厅平均一天消费四五百斤笋。”
美味鲜笋制作有讲究
“做好一个笋,不容易,要先出水。”梁坤好说,要做出一道没有苦味而少渣的美食,首先要将鲜笋去皮,切成小块,加少许糖放入滚水中煮近一个小时。煮好出炉,备料就完成了,这样的鲜笋可蒸可煮可煲……“选择鲜笋食材要注意,当日新鲜食材最好。”
鲜笋刺身是夏日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用冰块覆盖笋心约半日,而后直接切片置于冰上,能吃出笋最原始的清甜,若再蘸上芥末辣椒圈酱油,风味更甚。用鲜甜的鲫鱼和清甜的笋同焖,可谓绝佳,肉素皆甜。绵滑的笋丝粥底加上标配的鱼蓉、螺肉、花生提鲜,一道笋丝螺肉鱼蓉粥让人回味无穷。看似普通的蚝油炒笋,却意外地保留了笋的鲜甜,又有蚝油的惹味。
炒、煮、焖、煲……笋在南海人的巧手里,被演绎出无数款经典菜式。但万法归宗,每道菜式最终体现的都是笋的清甜、爽脆,要的是笋的原汁原味。
美味鲜笋菜色在家也能轻松做
鲜笋焖鲫鱼
材料:鲜笋、鲫鱼、白酒、料酒、食盐、白糖、葱、姜等
做法:
1、鲜活鲫鱼,去除内脏、鳞片,清洗干净,装盘备用。
2、鲫鱼两面打花刀,方便入味,加入白酒、食盐、白糖、葱、姜,腌制30分钟。
3、锅中放入适量食用油,加热至5成时,放入葱、姜、蒜,炒出香味后,倒入少量料酒、热水、鲫鱼,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小火烧10分钟左右。
4、加入已出水的鲜笋,小火烧8分钟,捞出鲫鱼,汤汁倒入水淀粉勾芡,将勾芡后的汤汁和笋淋到鲫鱼上即可。
蚝油焖笋
材料:
鲜笋、蚝油、盐做法:1、鲜笋切块,出水待用。
2、大火把锅子烧热后倒入适量的油烧至滚热。
3、倒入笋块爆炒片刻,加入适量的耗油和盐,加入半碗清水,调至中火,盖上锅盖焖5分钟左右。
4、打开锅盖,汁收得差不多熄火,撒上葱花即可出锅。
文/珠江时报记者 洪晓诗图/珠江时报记者 黄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