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摄入糖分超标 当心妊娠期糖尿病
预防妊娠期糖尿病,需“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五举并施
“近年来,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越来越多。妊娠期糖尿病如不及时控制,容易引发孕妇感染,甚至导致流产、早产等严重后果,给孕妇及宝宝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南海区产科学科带头人、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兼妇产科主任黄利川表示,怀孕期间要注意科学饮食及适量运动,积极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妊娠期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怀孕之前没有发现血糖高,怀孕之后发现的血糖高、并确诊为糖尿病的一种疾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摄入过多高糖食物
孕期摄入大量的高糖食物,比如蛋糕、糖果以及各种糕点,都会导致体内血糖水平升高,从而引发妊娠期糖尿病。而且很多孕妇为了补充人体所需维生素,过量食用水果,但有些水果中的含糖量较高,比如葡萄、西瓜等,大量食用也会导致血糖含量增加。
2.胰岛素抵抗增加
当体内的胰岛素抵抗相对增多,就会导致怀孕中的孕妇对胰岛素表现出敏感性降低,此时胰岛素分泌量相对不足。只有增加胰岛素分泌量,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糖代谢水平,这可以通过向孕妇体内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一步控制体内血糖升高,缓解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带给孕妇、胎儿的危害。
3.葡萄糖需求增多
随着胎儿的不断发育,需要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而胎儿只能从母体中获取所需营养,其中葡萄糖能提供胎儿能量,这就导致孕妇体内的葡萄糖含量减少。而且由于怀孕期分泌的孕激素,以及雌性激素会增加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因此容易导致孕妇体内的血糖含量上升,从而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
妊娠期糖尿病危害有多大?
●对孕妇的影响
①高血糖可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流产发生率达15%~30%;
②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性较非糖尿病孕妇高2~4倍;
③血糖控制不好,孕妇易发生感染,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④羊水过多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高10倍;
⑤难产、产道损伤、手术产概率增高,产程延长易发生产后出血;
⑥随着年龄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有63%会转成2型糖尿病。
●对宝宝的影响
①新生儿体重过轻;
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③新生儿低血糖。
名医提示:新生儿的低血糖会造成宝宝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伤,所以刚出生的宝宝要及时补充母乳和能量。
如何防治妊娠期糖尿病?
预防妊娠期糖尿病,需要“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五举并施。
1.饮食结构
定时定量、均衡营养。
定量是根据孕妇自身的体质数,算出每天所需摄入的热卡,来定出孕妇需要摄入多少食物;
均衡营养是指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一定要是最合适的。同时要保障摄入食物的多样化,建议每天摄入的食物超过12种,每个星期摄入的食物超过25种。
名医提示:门诊中,有些孕妇经常会问,为什么晚上睡觉时宝宝经常动?其实是因为你不加餐引起宝宝饥饿,他才会乱动。
我们正常是每晚7点左右进食晚饭,到第二天早上7点才进食早餐,中间12个小时都没有能量摄入,宝宝会饿坏的。
所以,建议睡觉前1~2个小时一定要有一餐加餐。有些妈妈说不吃,因为不饿,但是你不饿,宝宝可能饿了。
2.生活方式
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比如,散步,稍微走得快一点,让心跳有点加快、微微出汗即可。
名医提示:“管好你的嘴,迈开你的腿”。80%的“糖妈妈”都可以通过科学的饮食调整及健康的生活方法将血糖控制到理想范围。
文/珠江时报记者许可可通讯员黄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