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卓前:“身”入基层“心”到基层

【人物档案】
姓名:林卓前
工作单位及职务:金旗峰
社区党委书记、里水城区
开发集团总经理
获奖类别:振兴先锋
在金旗峰社区,居民见到林卓前都乐意上前喊一声“林书记”。尽管年轻,林卓前却给人踏实、稳重、肯干的印象。
2021年,30岁的林卓前怀揣一颗炽热之心,一头扎进社区里。在管治难度大的城市社区里,林卓前创新推行“341”工作法,充分调动党员、居民骨干等多方力量,发挥党建引领、携手共商、融和议事、协同治理的基层治理模式,推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

■林卓前(中)走访慰问社区困难长者。
用心用情“走读”社区
2014年,林卓前结束了5年的军旅生涯,以退役军人身份入职里水镇武装部。工作中,林卓前始终牢记“服从命令听指挥”这个铁一般的纪律,按要求做好每年的青年摸底及征兵工作。后又辗转十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在不同岗位上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2021年1月,林卓前担任金旗峰社区党委书记一职,开始将身心扎根基层。“以前别人带我做,现在我带别人做。”林卓前坦言,身份角色的转换让他多少感到无所适从。
压力就是动力。作为里水镇最年轻的在职村(社区)党委书记,林卓前却说:“我从不觉得自己是年轻人,困难来了我也要逐个击破。”在他看来,青年往往会被贴上“不成熟、经验不足、做事不果断、考虑不周”等标签。作为青年群体的一员,林卓前果断撕掉身上的“标签”,决心做一个踏实、稳重的年轻基层干部,在金旗峰社区“大展拳脚”。
年轻就是资本,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刚来到金旗峰社区,林卓前就给自己定下了三个目标方向。首先是增强个人硬本领。尽管此前也有与村(社区)“打交道”的经历,但对于如何管理好一个社区,林卓前并没有太多想法,因此他加强基层治理知识学习,向前辈虚心“取经”,做到不懂就问。
其次是用心用情“走读”社区。为了尽可能快而全地了解社区,林卓前到任后,便通过实地走访、阅读材料等方式,在一个月时间里摸清了社区情况。在团队建设方面,林卓前认真听取社区班子、工作人员的建议,力求形成“最佳拍档”的工作默契。此外,林卓前还经常深入小区倾听群众对社区治理的想法和诉求,与群众“打成一片”。
“金旗峰社区治理的难点在于居民以广佛候鸟为主,居民参与度和认知度不高,熟人社区创建难度大,但居民服务需求较大,尤其是对于物业管理。”在基层“实战”中,林卓前努力找痛点、寻对策,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始终将为群众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1年,林卓前在金旗峰社区创新推行“341”工作法,积极培育党员、居民骨干等小区自治骨干,提升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其中,“3”指将社区自治队伍在社区党委统筹下建立“三级党建”人员联动机制:社区党委为一级,中层组长、工作人员、党支部为二级,物业企业、居民代表、业委会、志愿者等为三级;“4”指将社区15个小区划分为4个片格,分别由社区干部挂钩,开展社区各项重点工作;“1”指建立1套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流程体系。
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
基层干部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林卓前希望凝聚青年力量,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在林卓前的带领下,金旗峰社区推出“党员+团员”模式,动员社区党员带领团员策划组织活动,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服务小区居民,调动青年关注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党建带团建、双建促发展”的良好态势。
作为社区青年治理示范点,金旗峰社区依托融和圆桌议事协商议事平台,成立社区“青治团”,由“1+1+N”(即1名党员指导员、1名社区团干部、若干名青治团成员)组成青年圆桌会固定班底,将“青治团”打造为社区青年治理的工作队伍。
今年1月,金旗峰社区开展团员座谈会。不同于以往“只有社区讲”的形式,这次社区鼓励团员当起“小小主持人”,对社区开展的活动主题和形式提出建议和期望。尽管年纪轻轻,团员们却碰撞出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想法,为社区接下来开展青少年活动提供了新思路。
此外,社区还开展一系列青治活动,引领青年参与民意收集、居民管理、志愿服务等相关工作,为小区楼道自治注入“青动力”。例如,最近金旗峰社区青年团员主动协助开展核酸检测现场秩序维护、扫码登记等工作,让青春“志愿红”在防疫一线发出光芒。
林卓前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扎根基层,发挥青年先锋作用,当好社区居民“贴心人”,带领团队推动社区融和共治;并与社区周边学校结对,凝聚青年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树标杆,聚力量,推动社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发展局面。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邓施恩
通讯员李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