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华:自创标准化烧炉匠心传承里水烧腊

■陈永华用自创的标准化烧炉烧制烧腊。

■陈永华和他的烧腊店。
来自里水的广东广记食品生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记食品”)董事长陈永华作为“诚实守信”类别的榜样人物脱颖而出,获评2022年“南海好人”称号。
“做好食品,做良心食品”是陈永华的生意经,他从白手起家到目前年销过亿,坚持精益求精、诚信经营,让广记食品成为广府烧腊的优秀传承者,让里水烧腊成为街坊公认的地道老广味。
“将会继续深耕烧腊行业,做街坊们放心买、安心食的良心食品。”陈永华说。
科技赋能为烧腊装上“放心锁”
每到傍晚时分,广州越秀区珠光市场对面的广达记总会排起长长队伍,街坊们都爱吃这家源自里水的烧腊。这是陈永华在1981年开办的第一家店铺,整整41年从未休业过一天,14平方米的空间曾创造过一天卖13万元烧腊的神话。
1981年,18岁的陈永华高中毕业后,做起小本生意。在亲戚的介绍下,去广州大酒楼的后厨学了三天烧腊制作,回来便在自家挖了地窖,架起一米八的高柴,自己研制配料,凌晨烧制,清晨便骑着单车跑到广州去卖。
“很快就卖光了。”陈永华回忆,明火烧制的乳猪很好卖,第一个月就赚了60元。于是,陈永华在广州越秀区租下了一间14平方米的门店,决心将这门生意长久做下去。
陈永华的烧腊事业顺风顺水,勤奋加上良心经营让他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在1994年,这份幸运戛然而止,一场猪瘟让他亏损300万元。
1994年,陈永华决定自己开养殖场,最高峰的时候有6000头猪,不仅可以自用,还能对外出售。
谁料养殖场第一年就遇上一场突如其来的猪瘟,上千头猪无一幸免。情急之下,他找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在得知教授也在研究这方面的课题时,主动将自己的养殖场作为团队的科研基地。
1996年,项目结题,养殖场得救了,陈永华第一次尝试到科学的魅力。在随后的二十多年中,陈永华不断用科技为良心食品保驾护航,其中最让他得意的是工厂里的消毒系统。
2015年,南海食药监局在全省首创《南海烧腊》联盟标准,而广记食品早已在标准之上,工厂采用全中央净水设备过滤,使生产用水达到直饮标准,远高于行业标准;中央消毒系统每天定时2次消毒,保障食品安全;工厂车间生产环节全部透明化,实现了阳光车间。匠心营造安全、放心的绿色产品,被食药监部门评定为“食品生产安全示范单位”,“广记烧腊”是广东本土烧腊老字号品牌,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2018年,广记食品响应南海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号召,给每一份烧腊装上了一道“放心锁”,通过二维码就可以为烧腊熟食溯源,这让广记食品得到了更多食客的青睐。
自创“傻瓜式炉”按需现烧即售
走进里水新兴路的广达记烧腊快餐店,备料区明厨亮灶,一字排开的6台小型烧炉十分醒目,透过玻璃窗可见烧鸭、烧鹅、叉烧在火红的电炉中旋转,香喷喷的炙烤味扑鼻而来。
这就是陈永华自创的标准化烧炉,炉子上有一块触摸显示屏,根据不同的食材分别设有不同的程序,备料员只需将半成品挂入烧炉,按照不同的食材启动相应程序即可,烧制好后烧炉会发出提醒声音,他戏称之为“傻瓜式炉”。
“这些半成品重量只能相差100克。”陈永华介绍,统一半成品的规格是标准化的第一步,其次是控制好不同食材的温度。对于顾客来说,现烧即售可以品尝到烧腊刚出炉的最佳口味,全冷链配送和“明火”淬炼也保证了食品安全;对于商家来说,不再需要提前一天向烧腊工厂订货,只需根据客流量提前一小时烧制即可,真正按需烧制,保证成品不隔夜,餐餐新鲜,也避免了被烧腊师傅技术左右口味的窘况。
今年3月,位于里水镇布新村的永华大厦落成投用,这是陈永华投资超6000万元新建的自动化厂房,拥有7个大型现代化车间,多条半自动化生产线,广记食品还在结合最前沿的发明专利热保鲜技术,加紧布局全球烧腊销售,在不添加防腐剂、添加剂的条件下,烧腊可不用真空包装,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常温保存30日至90日,消费者只需加热即可食用。不久,广记烧腊将可覆盖到深圳、珠海等广东周边城市,通过热保鲜技术配送甚至能使广记烧腊远销欧洲等地区。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