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式防控共筑防疫安全线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链接资源,规范病人分流,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

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护士为就诊患者量体温。

医护人员在工作。

进入医院停车场的人员都要量体温。

一线医护人员。
“麻烦衣领翻一下,给您量一下体温”。1月28日上午,市民林姨来到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就诊,一进门就有穿戴严实的护士给她量体温,并询问她14天内有没有去疫情发生地的旅行居住经历,有没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待一一确认安全后才放林姨进入医院门诊大厅。
“做好预检分诊处理,是医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最有效和重要职责之一。”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院长杜庆锋教授说。
面对本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该医院按照政府和南方医科大学的要求,迅速形成“领导小组-专项办公室-工作组”的三层次、立体式疫情防控组织,充分链接政府、大学和社会资源,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开通企业微信群提供24小时线上咨询服务,将全域人口划分成6类进行分类管理,设立“新冠待排病例”专区以缓解隔离病房短缺困境。这些做法有效消除了公众恐慌,规范了病人的分流,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得到了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的充分肯定。
党建引领
组织全院员工参与抗击疫情
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上,有一篇题为《我们的城,我们守!》的推文,里面记录了该院全科医学党支部、健康管理科、青年医生志愿队的请战书和各医护人员主动报名参加抗击疫情的微信截图,内容让人动容。
杜庆锋说,抗击疫情的行动一开始,政府和南方医科大学的主要领导就来到医院指导工作并特别强调,医院的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动和组织全院员工积极参与。春节期间,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和里水镇党委书记谭艳玲等领导分别到医院的医学观察区、预检分诊点和发热门诊检查指导工作。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黎孟枫和副校长张玉润大年初一就到医院慰问一线员工,并对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进行再指导、再部署。
杜庆锋介绍,目前医院把党建工作和人事管理相结合,通过三级党组织对医院全部工作人员的疫情关键信息和状态实现网格化管理。在春节期间,医院新冠防控领导小组通过9个党支部将近60个部门和科室的党小组紧密联结在一起,准确、迅速地将各级政府和南方医科大学的文件通知及时传达给每一位员工,提升了应对疫情的整体能力与水平。
杜庆锋说,疫情发生后,以全科医学中心党支部、新员工党支部为代表的许多医护人员都纷纷结束休假,返回医院并递交请愿书,希望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医院将这些主动请缨的积极分子组建为志愿者队伍,进行专项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防护器具进入相关岗位进行志愿者工作,对一线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支持和补充作用。
链接资源
三方合力共筑防疫安全线
为让广大患者满意,让医护人员安心,让疫情防线安全,医院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充分链接政府、大学和社会的资源。作为南方医科大学的直属医院,医院链接到大学本部的多位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疫情防控专家顾问组,充分发挥了重点医科大学的临床专业能力和疫情防控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还通过与腾讯合作在全省首创开通了24小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网上咨询窗口,群众无需到医院就诊就可以通过微信的文字、语音和视频通道,与全科医生队伍及临床专家团队进行交流与咨询。微信开通当天就收到了近1000人次的群众咨询与问诊。网络问诊渠道有效规避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并有针对性地疏解了群众的恐慌情绪。
医院还通过与当地的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合作,每天为近2000位一线人员提供免疫力提升和预防病毒感染的中药汤剂。
创新模式
发挥医共体优势 设置待排病例专区
在大量的预检分诊人群中,一个不漏地找出有流行病学史且合并有临床症状的人群,并将其引导到发热门诊就诊,绝非易事。
杜庆锋说,新型医共体的构建在本次疫情防控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这次医共体内所有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都由全科医生与全科护士承担,他们在本次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真正当好签约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在疫情初期,该院制定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里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方案》。方案将里水镇的人群划分为四大类网格:生活社区人群、功能社区人群、流动人口和医疗就诊人群。政府对这四类人群分别指定了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四个责任主体:生活社区人群由村委会负责;功能社区人群由各法人单位的法人代表负责;流动人口由流动人口办公室负责;医疗就诊人群由医共体负责。
工作方案将四个网格中的人群进一步划分为6种类型:正常无病人员、医学观察人员、普通临床病例、新冠待排病例、新冠疑似病例和新冠确诊病例。政府带领村委和各单位负责人负责医学观察人员的安置与管理,与医共体一起负责对正常无病人员的宣教。普通临床病例安排在医院各专科诊区进行诊治,新冠待排病例安排在特设的“待排病区”进行进一步鉴别和检查,疑似病例进入隔离病区进行治疗,并由专业机构取样进行核酸确诊,确诊病例由防控办公室协调转送定点医院。
通过以上分类,区域患者有效得到了分流,最大程度避免了交叉感染,保障各类患者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
杜庆锋特别指出,有流行病史且合并临床症状的患者数量比较大,但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很明确,必须要有肺部的影像学改变。那有流行病史且合并临床症状,但肺部影像学结果为阴性的病人怎么办?医院已接收此类病人20余例。这部分病人若均按疑似病人进行隔离,目前很少有医院具备这样的条件。若按普通临床病例或者医学观察人群对待,又具有漏诊而导致疫情扩散的极大风险。因此,医院将此类病人定义为“新冠待排病例”,并为其设置了单独的待排病例区域,独立电梯,专人管理,在24-48小时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核酸检查结果2次阴性就划入普通临床病例管理,结果阳性则纳入疑似病例管理。
设立“待排病例病区”来处理安排“新冠待排病例“,可以大大缓解高标准隔离病区资源的不足,同时也规避了新冠病人漏诊的风险。杜庆锋认为,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传染源的问题,快速有效地把人群隔离出来,切断传播途径,而且有效地为上级定点医院分流,避免患者扎堆。该措施3天处理了20多名患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效凸显。
专家支招
保证充足睡眠提高免疫力可有效预防感染病毒
最近,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备受关注。目前,南海已出台十大措施,尽全力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笔者近日走访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的医生,医生建议市民见面不握手,提高自身免疫力,消除恐惧心理,保证充足睡眠,用好中医中药的养生知识,可有效预防感染病毒。
杜庆锋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一种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的表现在呼吸系统,被感染者以发热、乏力、干咳,肺部炎性渗出为主要表现。查血常规,往往是表现为白细胞数量正常,甚至有个别会有白细胞数量下降的特点。
杜庆锋表示,这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应针对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进行重点应对。针对传染源,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有效隔离切断,科学治疗,分类管理;针对传播途径,由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市民应佩戴医用口罩,要勤洗手,尽量不要用手揉眼睛。针对易感人群,由于此次疾病人群普通易感,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感染后病情较重,所以,大家应保持睡眠充足、利用养生手段提高免疫力,避免聚集。
对普通老百姓来讲,要充分相信政府,不要过度焦虑和恐慌,中医讲恐伤肾,这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杜庆锋提出了四个建议:一是保证每天8个小时的充足睡眠,准时在23:00前进入睡眠状态;二是每天用40℃温水泡脚半小时;三是可以利用中医药的方法,居家可用一些芳香避秽的中药,如艾叶、苍术烧熏房间,还可选用这些药物做成香囊佩戴,坚持艾灸足三里穴位等;四是避免恐慌和焦虑情绪。
如有出现临床专科症状,可通过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24小时线上问诊或拨打85666120专线电话进行相应的咨询。
另外,要按照政府相应的要求,不要去野生动物市场,不要去人员特别密集的地方,不要扎堆前往定点医院就诊,这三个地方是传染源聚集的地方。
撰文/摄影 陈志健 供稿 林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