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中考传捷报
600分以上考生占全镇 72.8%
实施教育强镇战略取得累累硕果,不断擦亮“儒乡教育”品牌

■九江镇初级中学。

■华光中学。

■儒林中学。
作为南海西部产业重镇的九江镇,今年年初提出打造幸福儒林之乡,打造南海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发展格局,提升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在产城人融合发展过程中,教育作为重要的配套环节,也成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砝码”。近年来,九江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中考,九江镇再传捷报。600分以上考生809人,占全镇考生人数的72.8%,600分以上的考生比例比南海区高出31个百分点。
这只是九江教育强镇战略所取得的一个突出成果。在教育事业硕果累累的基础上,九江镇将继续在“打造幸福儒林之乡,南海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发展格局引领下,以建设教育强镇增强城市竞争力,按“儒乡教育,立品创先”的思路推进特色办学,让“儒乡教育”品牌闪闪发光。
儒林中学
精细化管理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今年中考,儒林中学文化科成绩可谓“大放异彩”,共有20人次文化科单科满分。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考前,考生的实力就已“显山露水”,以2020年南海区九年级学科核心素养监测(原综合能力大赛)为例,该校荣获团体一等奖,高居南海区公办初中第一名。该校共有30人参赛,29人进入区前1000名,其中19人跻身区前600名,成绩十分亮眼。
佳绩源于努力,硕果来自耕耘。“儒林中学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得益于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也离不开各备课组成员的努力,更离不开老师们的团结协作。”儒林中学初三级主任余福生表示,自中考备考以来,儒林中学初三级组领导和老师团结奋斗376日,潜心研究,精心组织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实施专项训练,落实培优补弱,助更多学生能够考上心仪的学校。
“帮助大部分学生实现目标是我们的追求。”余福生说,“我们既抓稳优生培养,也关注中层,同时注重帮扶后进。”针对后进生基础弱、缺少目标与动力等情况,学校安排老师特别关注他们的课堂效率、作业质量等,帮助他们确立阶段目标,并安排各科老师进行补差专题辅导。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后进生每天都能取得进步,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
“受疫情影响,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家中备考。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跟踪学生动态,班主任们下了很多功夫。”余福生说,班主任每周都会全面开展视频家访、电话联系跟踪,并召开每周一次的家长会,根据家长的反馈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家长掌握家教技巧,让学生成绩不掉队。
另外,针对今年中考题型改革,老师们通过加强对课程标准和近几年中考命题趋势进行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落实好平时的教学工作。“科目考试时间发生变化,试题结构、分值也不一样了,有些科目甚至没有考试大纲。科任老师因应变化,先把课标‘吃透’,再依据课程标准给学生进行全面复习。”该校初三级级长罗嘉慧说。
“从早晨开始,到晚自修离开教室,每一个时间段都有老师跟班辅导。我们有问题可以随时问,哪怕是在课余时间,老师们都随时为我们答疑解惑,帮助我们每天都取得一点点进步。”该校学生曾绮泳说。
九江镇初级中学
做精﹃温情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今年中考,九江镇初级中学呈现整体优、高分多等特点。其中,单科满分合计19人次,630分以上占比超50%,600分以上占比超75%,远超全区平均水平。取得这样的佳绩,离不开该校以科技特色为抓手,做精做细“温情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九江镇初级中学副校长关娜红介绍,该校一直以来全力做好温情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教师敬业乐教精神等方面工作。何为“温情教育”?九江镇初级中学通过开展“温情班级,感动分享”、“班级风貌展示”活动以及“温情卡片”、“温情一刻分享”、“温情宿舍”等评比活动,让学生及时分享感动故事和温情瞬间,感受成长过程中的温暖,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该校初一9班学生罗伊琳的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上层,语文、英语等一些文科成绩能排在前列,但数学一直都是她薄弱的科目,对待这门学科她总是没有信心。班主任何卓萍及时向罗伊琳的家长了解其在家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同时,何卓萍主动与罗伊琳多沟通,赠予温情卡片,增强她的学习信心,还与多位科任老师密切沟通,商量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辅导。本次期末考试,罗伊琳的数学成绩由上学期的45分上升到85分,其他科目成绩也有较大进步。
除了注重成绩外,九江镇初级中学“温情教育”还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关娜红介绍,学校以科技特色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思维。此外,学校还开展“全员”家访、“全生”谈心等活动,畅通师生、家校沟通渠道,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关怀。
华光中学
﹃内外兼修﹄培养全面发展学子
静心苑、探道亭、润心廊、追梦园……华光中学精心设计的校园空间、经过艺术化处理的角落,处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华光中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近年来,华光中学加大对学校环境提升的投入,不断完善学校的各类教育硬件设施。除了“硬件”,还要提升“软件”,华光中学在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提倡特色办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好的学校要‘内外兼修’,既要有好的硬件设施设备,也要有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华光中学校长黄海青介绍,“我们在硬件设施建设中融入德育教育元素,争取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以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陶冶情操。”
此外,华光中学注重培育学生的特长,取得十分亮眼的成绩。在各项竞赛中,华光中学学子成绩斐然,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音乐、美术、生物、地理等学科竞赛成绩一直稳居佛山市、南海区前列。学校近3年获国家级奖励的有176人次,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有323人次,获区级以上奖励的有1932人次。
一直以来,华光中学着力打造“正道教育”特色品牌,确立了“养正寻道,自主成长”的办学理念,引领学生“树正气、立正品、寻正道、成正果”。黄海青说,华光中学高度重视以课程引领学生规划人生发展蓝图,以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完整的德育课程,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养正寻道,自主成长’是华光中学的教育价值追求,通过完善的课程体系模式,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树正气、立正品、寻正道、成正果的思想观、人生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黄海青说。
华光中学德育处主任关小玲介绍,华光中学充分利用各功能室等场地和设施,成立正道摄影、正道书法、足球、绘画、舞蹈、诗词等九大特色社团,并努力探索出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共26门,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特长。
此外,华光中学还从基础课程、综合课程、拓展课程三个维度,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探究、科学创新、学习交往、个性特长”六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德育活动课程化”与“国家课程校本化”为抓手,构建“正道课程”体系,其中“养正”与“寻道”两个系列校本课程共43门,为学生的自主成长创设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何万里文/珠江时报记者何万里沈芝强朱明菲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