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基层最末梢 挺进村社主战场
南海各部门出实招促善治
村社既是落实任务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探索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南海吹响基层治理现代化冲锋号,各部门也迅速行动,挺进村社“主战场”,直面难题,打出实招,全面提升南海基层治理水平。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南海这样干
总体要求
到2025年底
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显著增强
镇(街道)村(社区)统筹明显强化
经济社运行管理更加规范
基层群众自治活力进一步提升
形成系统完备、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同级地区前列
到2030年
基层治理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率先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5个方面13项重点工作
(一)优化基层治理运行机制,
进一步规范村社权责
1 健全党领导下的经济社事务决策机制
2 创新社会管理职责执行机制
3 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和物业连片发展机制
4 深化农村资产管理
5 完善村(居)民自治机制
(二)深化党群联系服务机制,
1 强化思想文化引领
2 深化直联制度健全乡村文化振兴机制
(三)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1 提升综合激励约束效能
2 依法加强对村社干部的监督
建立镇(街道)对经济社一级的绩效考核体系
(四)健全资源整合共享机制,
1 提升智慧治理能力
2 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一网统管”完善“空天地”一体化治理模式
(五)创新要素配置机制,
健全基层治理保障体系
1 完善村社人才培育使用机制
2 优化财政资金投入安排
南海区农业农村局
管好“人财物” 推动农村基层治理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终身追责制
支持各镇(街道)探索优化经济社选举制度,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终身追责制度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荣誉成员”制度,推动乡村善治。
统筹土地连片发展提效益
加强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项目须提交到区级审批、区级交易。
对符合农业用地整备奖补条件的项目给予一次性奖补,引导经联社通过托管、统租的方式整备经济社的农业用地 ,再整体对外招租引进市场经营主体,以实现农业用地集中连片。
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
完善“制度链” 优化农村集体土地利用
规范监管 提升农村集体土地产业项目质量
按照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路,针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用地交易、开发建设、房屋经营等各个环节,对农村集体、开发单位作出相应规定。
简化程序 降低土地整合利用难度
农村集体土地,在明确收益分配方式且三分之二或以上经济社成员表决同意的前提下,可将所有权或使用权统一转移到经联社名下(可以所有权和使用权一并转移,也可以只转移使用权),由经联社统筹利用。同一行政村的经济社也可以申请将集体土地合并登记,由各经济社按份共有。
南海区委组织部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统筹党建资源“一插到底”
构建贯穿区镇村社“一插到底”的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动力主轴,实现“组织建设一联到底、村社队伍一管到底、基层治理一抓到底”。
以“四大抓手”激发基层动力活力
落实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大抓队伍、大抓服务系列措施,推动党建工作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
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
选取“村民自治、问题查治、精细服务”三方面作为切入口,出台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通过党建引领着力破解乡村治理重点领域问题。
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制订运用机制、健全党领导下的集体经济事务决策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健全利益分配机制。
南海区民政局
完善村规民约撬动基层自治“大格局”
形成一批本地区范本
今年7月前,在各镇(街道)分别选取1个基层党组织领导有力、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和社区开展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试点。
2022年底基本完成全区所有村(社区)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完善工作。
奖励先进惩罚落后 提高执行力
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惩戒机制,鼓励实施正向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对屡教不改、影响范围大的,除负相应整改赔偿责任以外,可探索三年内不能参与集体资产竞投等的有效实现方式。
各级对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和执行较好的村(社区)可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
南海宣思文系统
以文化人开创基层治理新气象
树文化自信聚思想共识
将按每村居5万元的奖励标准,全面推进“一村一史一志”工程。
聚文明之力探治理新路
自2022年起每年开展一届“南海新乡贤推荐命名”活动,选树一批有品德、有能力、有学识、有声望、有公益心的新乡贤。
提精气神铸乡村之魂
以村(居)民需求为导向配置实用性强、利用率高的文体设施,鼓励村(居)民积极参与智慧图书馆、社区体育公园全覆盖工程建设。
促三产融合强乡村产业
大力发展文化+业态,构建“一村一特色”的乡村品牌,不断提升乡村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团南海区委
以“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推进基层治理
以志愿服务为基石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发动百支以上志愿服务队,结对到全区有经联社的村(社区)并覆盖千个以上经济社,集结万名志愿者,带动村(居)民共同开展基层治理志愿服务。
以“结对”共建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集结“1+N”基层治理志愿服务队伍,立足党员志愿服务队,同时将全区机关、学校、医院、国企、两新组织的志愿服务队伍全面发动起来,确保各村(社区)均有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与N支其他各类主体参与的志愿服务队。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 柯凌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