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初心 做人民的“樵夫”
一封家书见证廖俊波的初心坚守与家风传承


有这么一个人,习近平总书记评价他:“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人民群众视他为“人民的‘樵夫’”,他就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原常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廖俊波。让我们一同展开父亲廖芝根写给廖俊波的家书,重温背后的故事,感受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坚守与家风传承。
家书原文(节选)
俊波吾儿:
我知道你忙,随钱附上书信一封。我悄悄到了政和已有3次,走了大街小巷转悠了几圈,对你在这边的工作情况与口碑都有所了解,老百姓对你的评价还过得去,你一定要再接再厉,父母会支持你。我很欣慰,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父母身体都很好,你已经很孝顺了,把工作做好,就是你的大孝。
咱们农村出你这样的人物好不容易,你要珍惜。可千万不能伸手,我会把五万元钱给你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一是不能向别人伸手。二是让你生活过得好一点。
你还记得当年在荣华山组团,送给你的字画吗?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这些年从我了解了你的情况看,你还做得可以,希望你永远保持,这是父母对你的要求和愿望。切记。
俊儿收
俊波速度 带动地方跨越发展
2011年6月,廖俊波来到了彼时困难重重的政和县任县委书记。政和县是福建省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居全省之尾。但廖俊波认为,党组织“把我放在哪里都是信任,让我做更多的事就是重用”。
4年间,微信昵称为“樵夫”的廖俊波勇挑重担,勇于担当,带领政和疾驰在发展之路: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指数提升35位;2013年、2014年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2014年财政收入由2011年的1.6亿元增长到4.9亿元。2015年6月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等不起啊,等不得!”廖俊波常把“一天有48小时该多好”挂在嘴边。这种只争朝夕的敬业精神带来了“俊波速度”:3天跑4座城市,会见6批客商;闽铝轻量化项目从开工到正式投产历时69天;乘坐的公务车4年跑了36万公里,平均每天行驶约250公里。
2017年3月18日,星期六。忙了一天的廖俊波匆匆回家扒了几口饭,从一百多公里外乘车赶往武夷新区,准备主持召开晚上8点的协调会。途中他不幸遭遇车祸,走完了年仅48岁的一生。
逝世8个月后,廖俊波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家风传承 心中始终装着百姓
上述父亲廖芝根写给廖俊波的家书是从廖俊波的遗物里整理出来的。
那年
,廖俊波刚兼任福建省南平市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
,在得知他要在工作地买房后
,廖芝根生怕儿子钱不够
,就硬塞了
5
万块钱给他
,那是他和妻子攒的退休金
。这封家书便随钱附上。
“这是5万块钱
,是我和你妈攒的
,留给你们用。
”素来寡言的廖芝根语重心长地说,
“咱农村出你这样的人物
,不容易啊
!你可不能乱伸手!”
为了让老人放心
,廖俊波把钱
接了下来。同时接下的,还有这份朴素而温暖的人生教育。
就像父亲从小教导自己那样,廖俊波在女儿小时候就给她讲范仲淹为政清廉、体恤民情的故事,解释什么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廖俊波走后,女儿思念父亲日甚一日。她写道:“在送别您的那一天,门外挤满了长长的队伍。蓦然回首,我才读懂了‘大’与‘小’,读懂了‘天’和‘地’,读懂了什么叫‘爱人者,人恒爱之’。您心中装着的是百姓,大伙又怎会不爱戴您呢?……”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 卢赞玉资料来源:新华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东南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