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吹响基层治理现代化冲锋号
破解基层治理“政府干、群众看”难题

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1114体系

扫码了解 “善治乡村 活力南海”详细报道
区委书记顾耀辉:
●南海的活力在基层,问题在基层,矛盾在基层,潜力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村社要大胆闯、勇于试、主动改,为推进基层治理改革撕开一道口子,趟出一条路子来。基层治理现代化,村社是“主战场”,城、产、人、文是“四梁八柱”。
●我们要以万众一心的团结、万夫不当的勇气、万马奔腾的气势,坚定不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加快推动南海改革发展实现万紫千红、万象更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6月13日,南海区召开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动员部署大会,大会以视频形式从区委直抵2047个经济社,吹响基层治理向村社改革发起总攻的“冲锋号”,破解基层治理“政府干、群众看”难题。会上,南海抛出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思路——现代化活力新南海“1114”工作体系,还发布了破解南海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性难题、提高基层现代化治理水平的行动纲领——《关于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意见》。
为什么改?
向基层治理难点开刀
当前,南海正处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南海发展的动力活力在基层,痛点、难点、堵点也在基层。如何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南海区决策层一直思考的焦点。
过去,南海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城市、搞工业发展,村民最关心的是分红,缺乏参与公共事务的主动意识和内在动力。在开展环境整治、乡村建设等社会事务时,大家往往认为“不关我的事”,村(社区)一级与经济社一
级权责关系倒挂现象突出,成为南海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项数据显示,南海有集体经济的村居有222个,
经济社有2047个,2021年南海集体资产约572亿元,
可支配收入约117亿元。顾耀辉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最薄弱环节在经济社一级,村社党组织书记要理直气壮地参与经济社事务决策,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最末梢,做到说话有底气、服务有能力、治理有抓手。
改什么?
13项改革谋求破局
自去年11月以来,南海就聚焦长期制约全区村社治理效能提升的体制机制性难题,开展了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深调研大讨论。期间,顾耀辉多次带队深入7个镇(街道)20多个村(社区)了解实际情况,梳理出一批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剖析研判。同时,南海还成立了基层治理专班,由区委改革办牵头,集多部门之力,研究系统解决方案。
经过长达半年的酝酿和调研,作为破解南海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性难题、提高基层现代化治理水平的行动纲领——《关于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在大会上重磅发布,提出5大方面13项改革,聚焦长期制约村社治理效能提升的体制机制性难题,做好顶层设计,提出破解对策。
如何改?
推动“1114”工作体系建设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号角。会议提出了推进南海改革发展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1114”工作体系,抛出了“三引三管三提升”的工作总思路。
●全区上下要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三引三管三提升”的工作总思路,统筹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
●南海所有的经济社必须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村社党组织书记要理直气壮地参与经济社事务决策,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最末梢。
●南海各村社既是落实任务的“最后一公里” ,也是探索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广大村社要大胆闯、勇于试、主动改,为推进基层治理改革撕开一道口子,趟出一条路子来。
●南海要推动监察监督向经济社延伸,把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联合查办等结合起来,为经济社干部廉洁奉公提供制度保障。建立镇街、村对经济社一级的绩效考核体系,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既不让违法违纪违规的人肆意妄为,也不让勤勉实干的基层党员干部吃亏。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 柯凌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