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大人: 凤翠母女此次来汉 ,未
能见上一面,心中定会十分
难受。她娘家父母双亡,我


■王尔琢烈士证明书。
王尔琢的“托孤书”——
以身许国 革命不成功 立誓不回家
他是黄埔军校一期高材生,他是骁勇善战的红军参谋长,曾立誓“革命不成功,就不剃头不刮胡子”。1928年8月,年仅25岁的他牺牲在叛徒枪下。他,就是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
“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王尔琢在寄给父母的家书中表达了“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的决心。
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封家书竟然成为他留给亲人最后的遗言。
2009年,王尔琢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父母大人:
凤翠母女此次来汉,未能见上一面,心中定会十分难受。她娘家父母双亡,我又在千里之外,望大人把她当做亲生女儿对待,见她如见儿一样。
儿何尝不思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烈士殷红的血迹燃起了儿的满腔怒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
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王尔琢
1927年5月
新婚三月参加革命 至死未能见女儿一面
王尔琢1903年出生于湖南石门县。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学生队分队长、营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7年6月,离家三年、始终未能与亲人见上一面的王尔琢给父母写信。信中提到的凤翠,是他的妻子郑凤翠。
1923年10月,王尔琢与郑凤翠正式完婚。婚后仅仅三个月,王尔琢得知广州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毅然辞别新婚妻子,前去报考。
在离家的三年多里,王尔琢不仅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还在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培养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他战功赫赫。
北伐军攻克武昌后,牵挂妻子和从未谋面的女儿的王尔琢写信让母女俩到武汉团聚。没想到,还没等到一家团聚,就发生了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革命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王尔琢成了被通缉的“中共要犯”,不得不紧急离开武汉。
母女俩在武汉空等了十多日,也没有等来亲人,只得给丈夫留下一封信遗憾返乡。三岁的小桂芳出生后还未见过父亲,父女俩一生中唯一的见面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王尔琢非常愧对妻儿,就提笔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这封王尔琢1927年写给父母的家书,成为他留给亲人最后的遗言。
为稳定革命队伍倒在叛徒枪下
1927年8月,王尔琢参加了南昌起义。10月底,起义军余部被整编成一个纵队,王尔琢任参谋长,与朱德、陈毅等率部转战闽粤赣湘边,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武装斗争。在王尔琢的不懈努力下,这支队伍终于稳定下来,成为一支凝聚力极强的战斗先锋队。
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带领部队取得多次战斗的胜利,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壮大和红军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8年7月,刚编入28团的2营营长袁崇全胁迫该营5连和迫击炮连叛逃。王尔琢听到消息,自告奋勇率队去做叛逃官兵的工作,以挽回损失。王尔
琢追至叛徒躲避的屋前,一边靠近,一边高声喊:“不要打了,我是王尔琢,是接大家回去的!”但此时袁崇全突然开枪射击,王尔琢躲闪不及,中弹倒在血泊之中。最终,被袁崇全胁迫的连队全部归队,王尔琢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作为井冈山时期杰出的红军将领,王尔琢智勇双全,屡立战功。他的牺牲,“换回了两个连,稳定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也践行了自己“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的铮铮誓言。
1928年10月,红四军军部为他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亲自起草挽联: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 卢赞玉 (来源:学习强国 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