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示儿书”——
不要忘记你的亲母 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与儿子的合影。

最近,一条标题为#我的身份证上有你的名字#的文章热搜持高不下。
四川宜宾一曼村、一曼路引发全网对赵一曼烈士的怀念。本期家书带来一曼烈士的《示儿书》。
这是一纸家书,更是一道绝笔。
作为东北抗日战场的女英雄,被捕后遭受了9个月酷刑的赵一曼什么都没有说,敌人甚至都不知道她的真实名字叫李坤泰。
《示儿书》重新定义了母爱的高度,即在国家危难时,“誓志为人不为家”,以无私的爱与牺牲谋求全民族共同的美好未来。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注:宁儿是赵一曼儿子陈掖贤的小名)
临刑前写下遗书
赵一曼(1905年至1936年),原名李坤泰,四川宜宾人。“五四”时期接受革命新思想,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一曼与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分别,接受党组织派遣前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团政委的赵一曼在作战中身先士卒,在一次战役中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在农民家中养伤时被日军发现,在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
赵一曼被捕后,日军为获得东北抗联情报,用各种变态酷刑折磨她、羞辱她,
甚至用烧红的烙铁刺进她腿部的伤口。9个月过去,赵一曼遭受着惨无人道的酷刑,虽体无完肤,意志却越挫越勇:“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然而在生命最后一刻,她卸下所有盔甲,回归母性本色,就着日寇晃荡的囚车里昏黄的光线,强忍着严刑拷打留下的剧痛,一笔一画写下那封给儿子最后的遗书……
临刑前,赵一曼高唱《红旗歌》:高高举起呀!血红旗帜,誓不战胜,终不放手;牢狱和断头台来就来你的,这就是我们的告别歌!
慈母遗书迟到21年
1936年8月2日,年仅31岁的赵一曼壮烈牺牲。
从被捕到走上刑场,历经整整九个月,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却始终没有吐露半点党的秘密。甚至都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叫李坤泰,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由于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在赵一曼牺牲后,宁儿并没有收到遗书,也不知道自己的母亲究竟去了哪里。
1950年赵一曼的故事被拍成电影轰动全国,赵一曼的丈夫陈达邦(湖南长沙人,任弼时妻兄)与宁儿哪里晓得,
电影中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就是他们朝思暮想的妻子和母亲。
直到1957年,我党工作人员到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进行烈士身份核查,宁儿才第一次知道母亲的身份,他知道后放声大哭,用笔抄下了收录在日军档案里母亲写给自己的两封遗书,抄完后,用钢针在自己手上刺了“赵一曼”三个字,直到去世时,那三个字仍然留在他的手上。
今天,赵一曼这封感人肺腑的红色家书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回响在赵一曼浴血战斗过的白山黑水,回响在神州大地的琅琅书声中,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焕发出民族英勇奋斗的力量……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 卢赞玉 (资料来源:学习强国 、《百年红色家书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