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从小切口入手 推动民生大变化

为了更好将学习百年党史与办好民生实事结合起来,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海区各镇街各部门紧扣“实”字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以“小切口”推动民生“大变化”,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实事办理速递
“我为群众办实事、我是党员我来办”问题需求收集平台
截至9月29日
累计收集群众诉求1229条
累计办理完成实事1136条
所有诉求全部录入到驻点联系
和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
“我为群众办实事”南海民生微访谈活动
截至9月29日
已上线25个单位
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75条
累计解决537条,办结率达93.39%
安居 全区已有72个老旧小区开工改造
提升老旧小区整改加速度,全区已开工改造小区共72个,涉及居民约23770户。其中,桂一社区成为佛山市唯一纳入广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的老旧小区。除了加快工程实施进度,还积极引入专业化、守护岗式物业管理服务,提升老旧小区治理能力和业主自我管理水平。
治堵 7个交通综治改善方案已完成
南海已完成东平路与华翠南路、怡海路—半岛路—平西大道路口、海三路与锦园路口、佛山一环与佛平路、桂澜路和海五路口、海北大道与沙面横路、海北大道与三乡路口等7个交通综治改善方案并移交镇街。其中,桂澜路—季华路口经过改造,通行能力提高10%~17%,相当于1小时内通行车辆新增600~1000辆。
畅行 推出“定制线路+公交包车”服务
通过梳理涉及全区32个疫苗接种点的117条接驳公交线路,实时在微信公众号更新公交线路信息,便于群众公交出行接种疫苗。同时,推出企业疫苗接种定制公交包车服务,企业只需提供上车时间、地点,即可享受分时接送到点专属服务。
缴费 扫码即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南海区“指尖上的秒缴物维”项目上线,在全市率先开通使用微信支付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购房人扫描缴款通知书上的二维码,按照步骤操作即可完成交存工作,完成缴款后二次扫码即可查询缴款状态并获取电子版“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缴款通知书”用以合同备案,实现维修金交存“秒缴”和“零跑腿”。
办证 探索智能政务服务新模式
南海区政数局探索智能政务服务新模式,先后推出“网上办”“马上办”“免证办”“结果包邮”等举措,企业和群众在申请提交阶段即可通过互联网办理。通过数据共享应用电子证照代替纸质材料,部门审批时限大幅压减。自“智能政务服务新模式”使用以来,群众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书时间从以前的8个工作日减少到现在10分钟。
教育 “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
南海区教育局印发《南海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课后服务。目前,辖区内202所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部按照“5+2”模式落实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为加强学生放学管理,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批、分时段实行学生“弹性”离校和教师“弹性下班”,形成“一镇一案、一校一案”。
环保 已建成市政截污管网约
2087公里
推进城乡黑臭水体长制久清,通过加大村级工业园执法监督力度,强化禽畜养殖禁养区巡查,深化河涌水生态治理、底泥疏浚、岸线修复、岸线绿化等治理工程,全方位控源截污。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市政截污管网约2087公里,生活污染治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文化 把好节目送到最基层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海区文化馆组建“粤雅曲坛”红色文艺轻骑兵曲艺小分队,开展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将舞台搭到田间地头,把演出送到百姓家门口,让城乡群众共享南海文化发展成果。截至目前,区文化馆已开展了8场惠民演出,内容包括群众喜闻乐见的《桃园三结义》《多情珠江水》《家·南海》等粤曲说唱曲目。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 柯凌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