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篮球赛 再掀全民运动热潮
南海百村篮球赛今年吸引270多支村居队伍约3000名运动员参加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将进入复决赛阶段


南海百村篮球赛威水史
●2010年,佛山市与广东省农业厅联合举办首届广东省万村农民篮球赛,开幕式在南海里水镇村级体育馆洲村体育馆内举行。
●2006年,佛山市参照南海做法举办村际篮球赛,广东省体育局认为南海百村篮球赛的经验值得推广。后来,广东参照南海百村篮球赛的做法,在全省举办村居乒乓球赛、足球赛。
●2005年南海启动百村篮球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7年。该赛事从首届163个行政村(居)近2000名运动员参赛,发展到今年近280支队伍约3000名运动员参赛,南海村居篮球队参赛率超95%。
●本届南海百村篮球赛预计3个月,初赛从9月初至10月上旬在南海各镇街开展,复决赛阶段的比赛将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
●明星球队大沥沥兴队,先后夺得1次广东省“万村赛”亚军、7次佛山市冠军、9次南海区冠军、14次大沥镇冠军,是名副其实的夺冠热门。
2021年南海区百村(居)男子篮球赛(以下简称“南海百村篮球赛”)又来了!
9月3日晚,素有“南海NBA”之誉的百村篮球赛在西樵飞鸿馆拉开序幕。从9月初开始,南海各镇街陆续组织村居组队参赛,再次掀起全民篮球热潮。
国庆后,南海各镇街陆续决出前八名的村居队伍,从10月中下旬开始,将迎来复赛和终极决赛,届时南海各村居的篮球劲旅将展开一场场龙争虎斗。
百村篮球赛 参与热情高
“好波!”“跟住他!”“快点传啊!”……9月24日晚,桂城赛区决赛叠滘“篮球双雄”叠北队与叠南队在桂城平洲文化发展中心篮球馆相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鏖战,最终实力更胜一筹的叠南队以106:82大比分战胜叠北队;经过二十多天的比拼,西樵赛区冠军争夺赛9月30日也在西樵飞鸿馆上演。
本届南海百村篮球赛吸引了南海近280个村居组队参赛、约3000名运动员上场施展球技,村居参赛率超95%。初赛从9月初至10月上旬在南海各镇街开展,复决赛阶段的比赛将安排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举行。
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南海百村篮球赛与去年一样并未设置观众席。为扩大赛事影响,百村篮球赛的复赛和决赛将在“我奥篮球”等网络平台进行云直播,球迷足不出户便能观看精彩的比赛。
比赛虽延后 训练不放松
“今年受疫情影响,南海百村篮球赛开赛时间延后了。”大沥沥兴队教练邝伟斌表示,比赛延期对篮球队的集训产生一定影响;另外,佛山市第八届镇街篮球超级联赛9月10日开幕,大沥一些主力球员比如陈泳棋、冯艺能等都来自沥兴,双线作战影响了他们的竞技状态。作为上届冠军,沥兴队补充的新人继续加强锻炼,并加快与老队员的磨合,争取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比大沥沥兴队,桂城夏北队显得相对轻松。“我们的篮球爱好者微信群里有60人,新老球员都有,包括15岁的中学生。”教练梁志汉告诉记者,大家经常相约打友谊赛,“这次南海百村赛我们队伍有12名队员,其实我们参与集训的队员有20多人。”
村村有球场 晚晚有比赛
“村村都有灯光球场,村村都有篮球队,晚晚都有篮球比赛。”每当夜幕降临或周末时间,南海的篮球迷都会邀上几位好友一起打球,这也成为南海人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南海人将对篮球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化成了一种习惯,也成为了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有统计数据表明,佛山篮球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0%,南海比例更高,篮球运动在整个南海都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三大球中,南海玩篮球的人数比例在全市范围内是数一数二的。”桂城篮球协会会长梁敏强认为。
南海民间篮球运动氛围浓厚,也催生了众多本土草根篮球明星,比如“佛山易建联”麦子健、陆志烙、邝伟斌、唐志铿、吴远根等,南海区篮球协会会长吕志佳认为,这些球星从草根而来,技术水平与职业球员不相上下,希望各方加强宣传推广,让更多南海人认识这些本土草根球星。
文化资讯
●跨界融合创意杂技秀
《我们从那来》
时间 10月10日20:00地点 南海影剧院
《我们从那来》紧紧围绕“智慧”“创造”“幸福”三大艺术表达形态要素诠释“那文化”,将壮族原生态劳动文化与杂技创意相结合,让观众从视觉审美、技巧欣赏到耳畔聆听,都能淋漓尽致地感受到壮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乡野美景和他们简约、质朴的生活智慧。
●南海区原创书画摄影精品展
时间 持续至10月10日地点 南海文化馆
南海区原创书画摄影精品展是本年度艺术四季的系列活动之一。
本次展览共展出获奖作品120件,其中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各40件(金奖5件、银奖15件、铜奖20件)。这些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创作者以严谨真诚的艺术态度、独特的艺术视角,抒发了对祖国、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广东段)图片展
时间 10月至12月地点 学校或社区
本展览由广东省文物局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南海区博物馆承办,围绕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和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的规划建设,以省内大湾区相关城市选送的材料为基本内容,对各条游径上的文化遗产进行初步的梳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文/珠江时报记者 王方亚 图/珠江时报记者 穆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