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03月20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公布
    •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 探索人文与经济交融共兴的南海路径
    • 南海区委召开巡察动员部署会
    • 携手接住“流量”扩大游客“留量”
    •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 我国民间投资增速由负转正
    • 两地党校资源共享助推广佛合作共建

    第A02版:要闻

    • 两地党校资源共享助推广佛合作共建
    • 徒步过程下雨怎么办?
    •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 佛山南狮将主场对阵广州俱乐部
    • p46

    第A03版:要闻

    • 艺术与乡村相融 生态与经济共兴
    • 打卡橙色花海 感受春之诱惑

    第A04版:镇街

    • 加快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站
    • 企业设“妈妈岗”可获政策扶持
    • 丹灶“有为教育”模式获赞
    • 里水嘉洲广场挂牌南海消费维权服务站
    • 擅建妨碍行洪建筑部门勒令拆除

    第A05版:文化

    • 大沥盐步 传承老龙文化“扮靓”水上南海

    第A06版:健康

    • “一针一穴”治好 35年鼻炎顽疾
    • 内外科优势互补 再攀“心”高峰
    • 春季养生从“头”做起
    • p38

    第A07版:视野

    • 文化出海新三样全球刮起中国风

    第A08版:天下

    • 花钱与逝者“对话”“AI复活”引争议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3:要闻

西樵镇儒溪村

艺术与乡村相融 生态与经济共兴

2024年03月20日

■由炮楼改造而成的“樵韵”私厨。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广江摄

■儒溪村发动村民打造“美丽庭院”。 (资料图片)

三月春风拂面,走进西樵有800年历史的古村儒溪,青砖黛瓦、廊桥流水的景象让人迷醉。正是中午时分,阵阵饭香扑鼻,只见由炮楼改造而成的私房菜馆内人头攒动。这家融入水上儒溪概念的“樵韵”私厨,是这个古村以艺术活化带来经济活力的最好例子。

乡村,是家园,更是乡愁。曾经,儒溪也因为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而脱离大众视野,人气凋敝。转机出现在南海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2019年初,一批批乡村振兴设计师团队深入南海10个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开启一系列改造工作,儒溪正是其中之一。儒溪村将美学贯穿到整村的发展脉络中,通过“古村留旧”“生态留绿”“艺术开发”等举措,在传统与现代、怀旧与时尚、本地与外来的“激荡”和“较量”中走出一条新路,让乡韵活起来。

专业人做专业事

历史古村迎来崭新蝶变

儒溪村有着800年历史,村内阡陌交错、水网密布,是一个典型的岭南水乡,老祠堂、古榕树、镬耳屋随处可见,深沉的古韵在此得以沉淀。

为留住这份古韵,2019年起,儒溪村不断整合外部资源,联合专业的乡村振兴规划团队,开展古村落的整体保护和开发规划。

专业设计师团队历时半年,深入调研,反复倾听村民声音,根据儒溪的独特风貌,最终确定以人居最为集聚、自然风光最古朴的上儒为核心区进行改造。他们围绕书院水街、儒溪八景园、山体花林和下儒巷道这四个项目,落实人居环境改善、古街修复、河岸清淤美化、公厕改造等措施,充分满足儒溪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除了留住儒溪的古朴,还要留住绿水青山。为此,儒溪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带头,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小组,积极发动村民参与“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

“樵韵”私厨门前的蝶美公园,曾是一片杂草丛生、蚊虫孳生的烂泥地。改造提升后,这里变成了农耕体验园,既有农作物种植,也有水产养殖体验;园中的廊桥横穿鱼塘,能近距离观鱼喂鱼;公园周边因应时节变化种上波斯菊、向日葵等鲜花,令人赏心悦目。

绿美乡村建设,不仅要美丽村景,更要培养人人向美的意识。为此,儒溪村广泛宣传“美丽庭院”行动,结合村民喜好种植绿植的特点,开展“美丽庭院”比赛,以妇女干部带头,着手打扮自家院子。“美丽庭院”逐渐延伸到“美丽巷道”,村民以片为单位清理杂物、改造空间、展示成果,让原本杂乱的空间,成为新的休闲之地。儒溪村因此获评2023年广东省“美丽庭院”示范村。

三年里,儒溪清理垃圾杂物超13000吨,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破旧危房超过4000平方米,建成15个家门口的公园、16个篮球场,改造18座公厕,整治了全村的“三线”,村庄变得干净整洁,环境更加优美怡人,成为西樵山下的美丽新乡村。

美学赋能聚人气

一个艺术节点亮一个村

乡村人文生态的再造和经济生态的构建,很大程度受美学引领,人们最终是因消费美好而来。

2022年,南海大地艺术节在儒溪村开启,现代艺术与传统古建交织相融。被艺术点亮的儒溪,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艺术节将儒溪村设为八大艺术分区之一,在村内设置了6个艺术点位。艺术家们在地创作,改善利用老旧建筑空间。青砖黛瓦、交错河涌、桑基鱼塘、生产生活场景等元素都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他们尝试用艺术的方式去梳理村中文化、生产生活,使得艺术与当下儒溪人的生活产生更紧密的联系。

村民们也跟随艺术家的脚步,活学活用,变“旧”为宝,改造活化废旧古建筑、村居。“樵韵”私厨便是鲜活的例子。

“这座炮楼废弃已久,楼旁边的空地是一处老旧球场,球场周围环绕着闲置的民宅。”“樵韵”私厨的主理人冯敏施说,私厨的设计风格受大地艺术节作品的启发,融入水上儒溪的概念,在不改变炮楼外观的同时,依傍炮楼新建1000平方米的岭南风貌庭院建筑。同时,保留炮楼内极具年代感的青砖黛瓦,修葺镬耳屋,庭院中加建五角亭,小桥连接凉亭并横穿鱼塘,餐厅的设计风格也能融进儒溪岭南水乡中,成为一处亮丽的风景。

美学赋能,激活了“美丽经济”。冯敏施透露,大地艺术节期间,餐厅客流量比以往多了30%,日均营业额超4万元。

拓展文旅新业态

走出一条艺术综合体之路

多元业态,让文旅产业“活”起来。儒溪村工作人员余广伟介绍,赵家炮楼特色餐饮项目的开门营业,给了年轻人启发,吸引了一批本村年轻人回村创业。

盘活儒溪旧厂房物业和民居,从赵家炮楼开始,再到7家奶茶咖啡店、乡村民宿……仅在上儒自然村,已有30间旧屋经修缮后投入使用,艺术化的气息、美学的足迹遍布了儒溪的每个角落。传统村落与艺术美学共融共生,助推儒溪村成功探索出一条活化之路。

接下来,延续南海大地艺术节的足迹,儒溪还创新“参观+课程+体验”的模式,积极争取与各大旅行社、研学机构、社会团体的合作,举办各类研学游、艺术展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2023年春节至今年3月,我们接待参观交流200团,超1.3万人。”余广伟说。近日,儒溪乡村蝶变文旅游还成为南海首批职工团建联谊(乡村疗休养)线路。

如今,儒溪通过美学赋能,从无资源、无人气、无潜力的“三无”村庄,实现了从洁化、美化向艺术化的转变。当艺术美学引入传统村落,儒溪村也逐渐发展成融艺术展览、艺术研学、美食品尝、古村赏玩于一体的艺术综合体。以此为起点,绿美乡村走上发展新路,越来越多人重返儒溪,寻找昔日乡韵。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程虹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广江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