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沥盐步 传承老龙文化“扮靓”水上南海

■2023年6月22日,盐步老龙探望“契仔”,在锣鼓声中进入广州荔枝湾泮塘五约。(新华社) ■盐步老龙公园盐步老龙公园。。

■龙舟队员在训练,村屋上绘有“老龙文化”墙绘,扮靓了村居环境。

■“盐步老龙 1432 ”项目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小朋友在口袋公园的“老龙”设施里玩耍。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踏入春天,南海龙舟活动拉开了帷幕,592年的盐步老龙,静待新一年的“重启”。
南海水网密布,百余条河涌串起各大村落,南海人生于水边,长于江岸,“水”孕育出了绵延千年的龙舟文化。作为“中国龙舟运动之乡”,南海拥有龙舟超1000艘,几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龙舟,承载着宗亲族人和村落的精神。承岭南之气,得水乡之灵,历经数百年传承,盐步老龙已成为南海龙舟文化的精神沉淀和文化图腾。
3月20日是春分,气候温和、阳光明媚,是农耕的重要时节。在这个春来处处百花香的时节,《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水上南海》栏目组走进大沥盐步,邂逅龙舟文化,探寻最古老的老龙故事。
以龙为媒
让文化融入乡村生活
千年古郡南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养育出“狮舞岭南”文化的同时,也诞生了极具特色的“龙腾南海”龙舟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南海人的龙舟情结。盐步的龙舟礼俗已有近600年历史,龙舟文化已融入盐步人的血脉中。
春日,漫步于盐步社区的村中小道,沐浴着轻柔的微风,举目四望,流水潺潺,花径绿道,弯弯延伸……村舍四面环水,周边的榕树郁郁葱葱,池塘清波荡漾,倒映出屋前大树的遒劲身姿,老人们在树下闲话家常,构成一幅岭南水乡风情画。
“快帮我在这拍张照片,待会发上朋友圈。”大学生徐雅慧说。蓝天白云下,盐步社区内的龙舟涂鸦特别“吸睛”,房屋的白墙“画上”传统文化元素,吸引了村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徐雅慧在南海上大学,每逢周末,她与同学一起游走于乡村与城市间,领略南海的人文底蕴和城市风貌。
依照“一画一风景,一处一新意”的文化建设思想理念,盐步社区将盐步老龙特色文化元素以涂鸦、墙绘、绿化造型等方式融入村居建设中,让盐步龙舟文化如细泉般融入本土生活,为人居环境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远处的龙涌畔,两栋蓝白相间的建筑映入眼帘。站在建筑的露台上,不仅可远眺波光粼粼的龙涌,观赏龙船划过,还可欣赏向日葵花海和稻田美景。这里便是大沥新晋的网红新地标——盐步老龙1432,未来将成为大沥文旅的创意标杆。
盐步历史悠久,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村中还保存了不少古祠古庙古建筑。走在古旧的石板路上,不经意间邂逅古色古香的祠堂牌坊,仿佛穿越了历史,回到数百年以前那片凝结先人智慧和汗水的时空。
底蕴深厚
龙舟“活化石”传承数百载
在不久前的“二月二龙抬头”,全国龙舟大联动在南海启动,拉开了今年南海龙舟活动的序幕。南海,江河纵横,各村居自古就有扒龙舟的传统民俗活动。其中,今年592岁的盐步老龙是众多龙舟中的“明星”。
盐步老龙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船身为坤甸木,全长36.8米(不含龙头、龙尾),重约4吨。根据《南海县志》记载,河东、河中(今盐步)、河西三个社区,古时合称为“三河”。盐步老龙由“三河”村民共同出资建造,数百年的岁月长河中,“三河”人共同守护、传承着盐步老龙的文化精神。
盐步老龙不仅是龙舟中的“长者”,还曾经是珠江三角洲划得最快的五艘龙舟即“五经魁”之首。每一次,当盐步老龙从盐步大涌出发,经过广佛交接处密集的河网,最后进入珠江河面,总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盐步人对龙舟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我从小就喜欢龙舟,从七八岁起,每逢碰上扒龙舟,总会和朋友去凑热闹。”说到扒龙舟,广东省非遗项目盐步老龙礼俗非遗传承人邵钜熙总是乐此不疲。1968年,24岁的他第一次随同盐步老龙到泮塘“探亲”,如今还记忆犹新。“当时十分热闹,能成为一名扒手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特别是去泮塘探亲,要么是德高望重的长者,要么是技术过硬、品行端正的小伙子。”
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的端午节,盐步老龙与广州泮塘龙船在珠江河因龙舟竞渡而“结契”,成为一段乡谊佳话,口口相传,广佛两地也由此交往日密。流传数百年的还有涵盖了起龙船、拜华光、游三河、探“契仔”、迎“契仔”、食龙船饭等内容的盐步老龙礼俗。每年端午节前,乡亲们更会选定一个吉日举行起龙仪式,现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如今,“三河”村民也将这种谦让、团结、拼搏的龙舟精神延续到了乡村振兴工作当中。社区充分利用宝贵的文化资源,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肩负使命
传统与现代结合打造新IP
“水是南海文化之魂。南海区必须抓住文化这条主线、这个灵魂,既要让历史文脉传承不息,又要多角度挖掘、展示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和年轻化表达。”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曾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
当下南海以水为脉,通过激活、弘扬优秀的本土文化,为推动和塑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贡献力量。作为大沥和南海的一个重要文化IP,盐步老龙被赋予更深远的意义。
2022年,大沥镇发布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一带一轴两廊四区”文旅体空间发展格局,将围绕省佛通衢文化带,打造区域IP,并正式启动盐步老龙1432项目建设。2023年2月,大沥更是提出“中心大沥”的战略规划,“盐步老龙”作为重要地域IP纳入新文化发展战线,以数字化、媒体化、周边化、舞台化、国潮化等方式保育焕新在地文化。不仅如此,水上南海“城产人文”高质量发展规划中也提到,将重点发展以盐步老龙文化为核心的文创街区和以叠滘水乡为起点、以盐步为终点的水上游线。
从千百年历史中走来,龙舟早已成为南海人的文化基因、情感纽带。2023年,南海还将全域龙舟文化与城市精神融会贯通,创新提出“南海龙堂”城市公共文化IP,“半山龙、漂移龙、出海龙、状元龙、银河龙、桃源龙、乘风龙、盐步老龙”八龙“组合出道”集结成“堂”,进一步传播南海文化品牌形象,丰富城市精神内涵。
年轻化演绎“老龙文化”,打造“潮龙”IP形象。如今,盐步老龙的精神与文化正在延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融,形成一种属于大沥,属于南海的文化自信。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洪晓诗
通讯员蒋素媚熊奏凯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章佳琳
刘贝娜(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