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课题项目在狮山镇联和吴汉小学启动
数字赋能 让劳动教育更“智慧”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城东小学副校长钟云带来五年级课程《跳跃的指尖艺术——五彩瑶绣》。
珠江时报讯(记者/彭燕燕摄影报道)11月6日,省级课题“中小学劳动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共同体项目”在狮山镇联和吴汉小学启动,来自佛山五区、茂名电白、广西贺州八步区140多位专家学者及劳动教育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探数字技术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助力共同体建设高质量发展,有效实现中小学劳动教育数字学习资源的互通共享。
当天,专家学者以及老师们参观了联和吴汉小学劳动基地创生园。“这里于去年年底完成升级,更新了智慧种植。”联和吴汉小学总务主任吕银萍介绍,主要增加了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等种植关键影响因素的系统,让孩子们对劳动有更深的认识。
“数字化劳动教育包含传统的劳动教育、科技劳动教育及科技赋能的劳动教育三个不同的内容,创生园包含了三种类型的劳动教育,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钟柏昌评价。
随后,中小学劳动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共同体项目启动暨阶段性检查工作会议举行。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饶小锋表示,希望通过项目的推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促进学校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城东小学副校长钟云带来了五年级课程《跳跃的指尖艺术——五彩瑶绣》,佛山市第二十五小学老师谭希桐则带来了六年级课程《人工智能赋能劳动教育——初识语音识别技术》。这两节劳动研讨课,老师们都融入了数字化元素,如使用手机语音助手引导学生上课、课堂作业线上评价等。联和吴汉小学校长蔡阳合还进行了题为《融合式智慧劳动教育创新学校育人实践》的分享,介绍推进智慧劳动教育落地实践的成效。专家学者们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认真点评,点赞了优秀做法并对可改善之处提出了建议。
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副主任黄桂芳表示,项目目前的重点任务是要建立起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实践的组织机制,确保共同体高效运转。第一步是要聚集共同体核心成员骨干教师培养,探索样板课程案例,发挥示范单位的引领作用。第二步是根据目标制定共同体的任务群,形成多中心网络联通通道,实现智慧共享。第三步是提炼教学模式应用指南。第四步是固化共同体常态运行机制和优化成果,带动更大区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