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课堂学农事 劳动教育助成长
华附南海实验高中坚持17年举办“学农”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们割稻,体验劳动的快乐。
秋日暖阳,稻浪翻滚!10月21日至25日,华附南海实验高中(以下简称“南海华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如约来到了肇庆市怀集县诗洞镇。5天时间里,1100多名高二学子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
17年来,南海华附累计超万名学生参与该活动,他们既在乡村田野里了解“三农”,也在“田间课堂”上培养学习兴趣。这场以培育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农”活动,为南海华附的素质教育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真正将“五育”并举落实到活动之中、课堂之外。
实践出真知“田间课堂”助成长
在诗洞镇的田埂上、菜地里,华附学子们收获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割稻、第一次掰玉米、第一次挖番薯、第一次做饭……虽然劳动很累,但他们拥有了全新的体验。
“打稻机的四个齿轮飞转着,宛如我们齐心协力的样子,农家奶奶的笑容、金色的稻田,成为了一幅令人难忘的画卷!”“原来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粥一饭,都如此来之不易,需要时间的孕育、人力的付出。”在诗洞镇的每一天,学生们都以不同方式“解锁”乡村感受。
与此同时,充满“泥土气息”的“田间课堂”也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熊熊燃起。学校老师结合高中9门学科策划了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学农”期间开展调研并形成报告,包括“诗洞镇植被研究”“怀集诗洞镇新红色文化建设现状调查”等。
“劳动教育不仅局限于田间地头的生产,而是要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相贯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梁建伟介绍,为了把知识融入实践,把育人渗入细微,学校将“学农”活动与学科知识、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价值观培养等多方面融合,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培养他们动手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进落实“五育”并举,实现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家校社协同“课堂之外”齐育人
17年来,南海华附“学农”活动一直深得家长认同,他们不仅支持学生“走出课堂”,更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榜样。10月23日正值重阳节,华附南海实验高中高二年级家委会便组织家长代表从佛山而来,探望当地的困难农户,为诗洞镇5间学校捐献物资。
多年来,诗洞党委、政府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学校的“学农”活动,每次都会提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学农工作,村干部更是深入农户家考察生活环境,积极沟通农户予以理解和支持,力争为学生提供第二个“家”。
在“学农”过程中,学生们也学会了感恩和珍惜。他们化身“小老师”,辅导村中孩子学习功课,也积极参与清扫乡道、慰问农户等志愿服务活动之中。
“社会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梁建伟表示,在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方联动支持下,“学农”活动将课堂从校园教室搬到了田间地头,就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在实践中“听变化、探真知、长本领”,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乡村巨变,用耳朵倾听群众心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17年坚持“五育并举”铸品牌
作为佛山唯一一所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的普通高中,17年的“学农”活动已成为南海华附德育教育的特色品牌。期间,学校的德育课题《通过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被评为省优秀课题,2020年全市校外劳动教育实践现场观摩交流活动更搬到了“学农”现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班主任叶昊文是“学农”活动的特殊体验者。2015年,他以“学生”身份参与活动,如今,他“变身”班主任带领学生们沉浸式体验。“百闻不如一见,我自己就是从学农活动中获得了成长,也希望能够将这种成长体验传递给更多学生,将南海华附的优秀传统传承下去。”
“好的教育,不仅有分数和升学率,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追求;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堆叠的厚度,更关注体质意志品质和涵养的高度。我们坚持以劳动教育为支点,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实现‘五育’并举,拓宽全面育人的途径。”梁建伟说。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小燕通讯员何锐军闫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