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3年10月26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向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颁奖晚宴致贺信
    • 习近平同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会谈
    • 强化科技创新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佛山首个农村集体资管项目签约
    • 习近平会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
    •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 促成4个项目签约 总投资超8亿元
    • 紧跟产业热潮南海如何培养AI人才?

    第A02版:要闻

    • 唤醒 600亿资产南海农村集体闯入“创投圈”
    • 南海银发专家库再添28位人才
    • 南海集中展出358个优秀工程设计作品

    第A03版:经济

    • 锚定千亿高地打造新型储能协同发展生态圈

    第A04版:文化

    • 南海“德比大战”明晚激情上演
    • 活动全新升级首设镇街分会场
    • 文旅项目“抛绣球”龙头企业“觅良缘”

    第A05版:深度

    • 南海 AI人才培养如何大步跟上?
    • p25

    第A06版:要闻

    • 打造区域高质量医疗新高地
    • 雨污早“分家”告别“水浸街”
    • 桂城“关爱小镇”活动本周六启动

    第A07版:教育

    • 田间课堂学农事 劳动教育助成长
    • 学校贴心 学生舒心 家长放心
    • 优化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男子无视“限高令”违规坐飞机被罚

    第A08版:天下

    • 神舟十七号今日 11时 14分发射
    • p7A
  • 数字报首页

A03:经济

南海迎接万亿级储能产业蓝海

锚定千亿高地打造新型储能协同发展生态圈

2023年10月26日

    2023年被诸多业界人士称为“国内工商业储能元年”。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的预测,2023年国内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8吉瓦时,同比增长300%,工商业储能迎来黄金发展期。

    迎风口直上。10月25日,“储产业之能·蓄腾飞之势”新型储能产业链常态化服务之“狮山镇供需对接会暨示范项目签约”活动在狮山举行。该活动由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和狮山镇人民政府共同指导,现场4个项目签约。

    今年以来,广东省明确提出,要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全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天的南海,正在奋力打造国内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地。今年7月,南海出台《佛山市南海区促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扶持方案(试行)》,设立了1亿元的南海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根据规划,到2027年,南海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

    迎接万亿级储能产业蓝海,南海区正在奋勇前行。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供需对接服务,打通储能产业上下游环节,积极构建新型储能协同发展生态圈,加快向千亿储能高地进发。

    挺进赛道

    抢占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

    在“双碳”的背景下,工商业储能被越来越多人看好。

    这场对接会不仅吸引了广东新扬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前来开展技术分享,华兴玻璃、国星半导体、伟业铝厂、华昌铝业、广亚铝业、瀚蓝环境、维尚家具等用能大户代表也纷纷前来参会。

    “狮山镇是工业大镇,也是用能大镇,工业用电量占全区三分之一,狮山用能的前100名企业中,已经有30多家企业来到对接会现场,狮山企业对储能的兴致很高、动力很足。”狮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黄亮表示,储能是新能源产业的一个风口,希望企业积极抢抓这一机遇,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

    配备储能将为工商企业带来哪些利好?最直接的效益是节省用电成本。粤和(广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朱东升博士算了一笔账,随着峰谷价差拉大,储能的经济性正变得愈发明显。以广东为例,峰谷电价差居全国第二,平均度电价差达到0.79元,如果逢7月、8月、9月三个高温月,高峰电价为1.6元,低谷电价为0.3元,电价差达到1.2元以上,能为企业节省不少用电成本。这意味着,10兆瓦/20兆瓦时的项目的静态回收期为5至6年。与此同时,配备储能也为企业供电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是国家战略。去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今年3月,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并赋予佛山建设锂电隔膜生产制造基地和正极材料集聚区等多重战略定位。

    在新型储能这个当下正火的赛道上,南海积极布局新型储能产业,抢占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今年7月,南海区新型储能产业联盟由区发改局牵头组织成立,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广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任理事长单位,链接区内超50家储能相关企业共同组建而成。

    日前,南海区发布了《佛山市南海区重点产业链常态化服务工作方案》。此次活动,正是贯彻落实南海区重点产业链常态化服务工作方案的重要举措,也是南海区新型储能产业联盟组织的第三场新型储能产业链常态化服务活动。回顾前两期活动,采用的是现场观摩、集中研讨、专家指导等形式。此次活动则采用“案例分享+探讨交流+对接签约”模式,吸引相关企业前来聆听和对接。

    “在前两期的活动中,已有一些企业在对接中达成了合作意向。此次活动迎来多个项目同时签约,表明供应链对接活动迎来了开花结果。”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张家玉表示,参会企业从之前的前来了解阶段,进入到实操阶段,他们希望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借助储能方案来实现降本增效。

    链上发力

    推动项目成功签约

    系列项目的签约,展现了南海企业强烈的兴趣和巨大的储能需求。

    本次活动,实现4个新型储能项目签约,总投资超过8亿元。

    其中,狮山镇政府与南网综合能源、申乐置业签约广佛肇园区源网荷储综合能源中心示范项目,有望成为南海首个产业园区储能示范项目,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该项目由南网能源公司投资建设,该公司是南方电网公司开展节能减排业务的二级子公司,是国家发改委备案、国家工信部推荐的节能公司。

    该公司将提供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综合能源(电、冷、热、压缩空气等)服务,通过智能化统筹管理,为每个入园企业“量身定做”专属的用能方案,大幅减少入园企业一次性的能源投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期间的综合能耗。

    该项目签约的背后,是南海区优化营商环境、促动项目建设又一案例,它反映的是南海做实产业链服务的成效,体现的是高效的政府服务。

    储能项目的回收周期较长,若按照以前的招商模式给项目定性的话,还面临一些落地阻碍。为此,南海区发改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容积率、亩产税收等问题,推动了项目的落地。

    “产业链对接会,不仅是一个信息交流和需求对接的平台,还是一个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平台,企业代表相互学习交流,积累经验,整合资源,就能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参与进来。”张家玉认为,该项目的落地不仅将树立产业园区的项目标杆,还将对园区营商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广东海纳天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佛山市时代世纪汽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协议。

    “这个项目位于海八西路华南世纪车城,占地5万平方米,在屋面做光伏电站,未来还会配套储能和充电桩,最终做成光、储、充的综合性电站项目。”广东海纳天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国安说,“这是企业第三次参加此类活动,南海区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和举办产业链对接会活动,助力企业供需对接,增加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活动现场,佛山市迈向成五金件有限公司与粤和(广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约电化学储能项目。该项目位于西樵镇大岸开发区,项目力争在2个月内完工并网用电。佛山市南海区小塘誉雄金属制品厂与佛山市昇创智电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分布式储能项目,项目装机容量为5台100kW/215kWH的分布式储能设备,预计工程总投资在128万元。

    有规划有政策

    加速构建储能产业生态圈

    作为制造业大区,南海工业用能需求巨大。

    储能,是当前最大的产业风口之一。南海为何能抢抓机遇,拔得头筹?

    事实上,发展储能产业,南海拥有扎实的基础,以及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南海工业门类齐全,覆盖41个制造业大类中的40个大类,拥有金属制品、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5大支柱产业和泛家居、新能源、新材料等5大产业集群,是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从应用端来看,南海储能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作为制造业大区,南海工业用能需求巨大。南海区工业总产值超9300亿元,据摸查,2022年全区工业用能(煤电气)约为507.22万吨标准煤。南海的用电缺口大,2022年工业年度总用电量约171.84亿千瓦时,电力峰值缺口历史最高达21.98%。

    南海区拥有八万余家制造业企业。其中,适配储能站的工业园区200多家、工业电力用户7000多家。据测算,目前南海区用户侧潜在储能总装机规模约4.4GW,电网侧潜在储能总装机规模约5GW,潜在装机规模共9.4GW。

    不少南海企业已经率先开展了尝试。比如,佛山群志光电公司用户侧储能系统项目装机规模较大,达到了9.5MW/19.14MWh,总投资达6000万元,而且实现了光储一体化;佛山市允迪薄膜材料有限公司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到0.75MW/1.5MWh,为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储能站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南海初步形成集电芯、PCS、BMS、EMS等完整的电化学储能产业链,率先在全国建立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所有场景。截至目前,全区引进超过30个储能项目,总投资额超500亿元,包括瑞浦能源、星源材质等百亿项目。

    一边是企业怀抱信心向未来,一边是党委、政府决心满满、频释利好,政企“双向奔赴”让产业发展热力涌动。

    在经济环境下行的情况下,尽管面临财政的压力,南海依然下定决心,集中力量办大事。今年7月,南海制定《佛山市南海区促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扶持方案(试行)》,先行设立1亿元的南海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对新型储能站、储能站投资运维企业等十个方面进行扶持,加快推进南海新型储能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加速构建储能产业生态圈。

    在土地规划方面,南海区计划预留超过200公顷(3000亩)土地用作储能产业建设,为储能产业发展备足空间。南海将以87个电网侧节点和7000多个用能大户为基础,以传统工业产业为主的西部三镇为支撑,形成可辐射整个南海区的空间规划布局。

    在储能产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未来一切皆有可能。截至目前,南海区已完成备案或在建储能项目容量达1.2GW。根据规划,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总投资预计突破600亿元,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到2027年产业总投资预计突破1000亿元,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南海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有机遇、有部署、有市场、有布局、有规划、有支撑。”在南海区跟岗锻炼的双鸭山市宝山区委常委倪睿表示,今后将从做好产业规划、做大产业规模、加强产业前瞻研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四方面发力,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确保新型储能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努力把南海区打造成为国内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区。

    佛山市南海区促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扶持方案(试行)亮点

    设立资金

    设南海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总额为1亿元。

    规划

    预留超过200公顷(3000亩)土地为储能产业发展备足空间。

    目标

    至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

    至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

    扶持对象

    适用于登记注册地、税务征管关系及统计关系在佛山市南海区范围内,有健全财务制度、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或机构。

    扶持十大方面

    ●新型储能站

    ●储能站投资运维企业

    ●储能产业补链强链

    ●新型储能产业园区

    ●人才培养

    ●企业融资

    ●税收优惠

    ●市场开拓

    ●政策支撑

    ●储能安全

    佛山市南海区重点产业链常态化服务工作方案要点

    总体要求

    以氢能与新型储能等18个优势产业为重点建立产业链常态化服务工作机制

    六项工作措施

    01推动产业链供需对接

    每条重点产业链每半年至少举办一场供需对接活动,从制度上保证供需对接常态化

    02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

    包括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建立新型招商协作模式等

    03做强产业链重点企业

    包括做好产业链重点企业服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等

    04强化产业链科技创新

    包括制定关键技术(产品)攻关清单、开展“揭榜挂帅”等

    05加大产业链要素支撑

    主要是探索多宗同用途土地试行整体供应、深入实施百万技工引育计划等

    06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

    主要是创建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政务服务改革等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年智通讯员廖新生郑雅威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