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3年10月26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向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颁奖晚宴致贺信
    • 习近平同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会谈
    • 强化科技创新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佛山首个农村集体资管项目签约
    • 习近平会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
    •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 促成4个项目签约 总投资超8亿元
    • 紧跟产业热潮南海如何培养AI人才?

    第A02版:要闻

    • 唤醒 600亿资产南海农村集体闯入“创投圈”
    • 南海银发专家库再添28位人才
    • 南海集中展出358个优秀工程设计作品

    第A03版:经济

    • 锚定千亿高地打造新型储能协同发展生态圈

    第A04版:文化

    • 南海“德比大战”明晚激情上演
    • 活动全新升级首设镇街分会场
    • 文旅项目“抛绣球”龙头企业“觅良缘”

    第A05版:深度

    • 南海 AI人才培养如何大步跟上?
    • p25

    第A06版:要闻

    • 打造区域高质量医疗新高地
    • 雨污早“分家”告别“水浸街”
    • 桂城“关爱小镇”活动本周六启动

    第A07版:教育

    • 田间课堂学农事 劳动教育助成长
    • 学校贴心 学生舒心 家长放心
    • 优化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男子无视“限高令”违规坐飞机被罚

    第A08版:天下

    • 神舟十七号今日 11时 14分发射
    • p7A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8:天下

神舟十七号今日 11时 14分发射

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

2023年10月26日

    ■10月25日上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中)、唐胜杰(右)、江新林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新华社发)

    我国将于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明年4月左右返回东风着陆场。

    另外,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任务后,瞄准10月31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25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会上介绍,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汤洪波参加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唐胜杰和江新林都是首次飞行。

    “目前,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火箭即将开始推进剂加注。”林西强说。

    这次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0次飞行任务,也是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为: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同时,持续评估空间站组合体功能性能,获取积累空间站运行的宝贵数据和经验,考核地面支持中心执行空间站运行管理任务的协调性、匹配性,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和故障处置能力。

    根据计划,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明年4月左右返回东风着陆场。

    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林西强介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也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的损伤。

    “当然,这是在设计考虑之中,目前,空间站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但从面向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出发,此次将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林西强说,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让我们预祝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任务,将舱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林西强表示,随着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将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趋于常态化,主要包括人员物资正常轮换补给、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照料、乘组自身健康管理、在轨实(试)验、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以及异常情况处置等六大类工作。

    未来或进一步降低天舟货运飞船发射频次

    林西强表示,我们的补给策略一直是“未雨绸缪”,以后续将发射的天舟七号为例,我们定的原则是发射时的在轨库存和天舟七号上行量合起来可支持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一年。“也就是说,通过天舟七号进行一次物资补给就可以支持神舟十七号、十八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在轨执行任务。”

    林西强介绍,今年之所以安排一次货运飞船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货运飞船的运载能力提升,以往的货运飞船是采用标准型货物舱,从天舟六号开始采用的是改进型货物舱,装载空间增加了约24%,装载重量提高了约22%;二是工程已经建立了天地联动的物资信息系统,做到了精准补货。我们研发了物资设计寿命和设计使用模型。

    “随着建造阶段任务在轨数据的累积,模型越来越精确,可对后续需求进行精准预估,做到缺什么就补什么,不少带同时也不多带,补给效能不断提升,后续飞船的发射频次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林西强说。

    邀请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

    目前,中国拥有完备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有成熟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保障体系,有计划明确的载人飞行任务,也就是每年2次常态化实施的载人航天发射。

    “我们已具备也做好了邀请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准备。”林西强说,“借此机会,我们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与我们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

    目前,我国正在扎实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

    民商火箭公司有望参与发射任务

    随着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和载人登月任务正式启动,为吸纳社会优质力量参与工程研制,探索与任务实施相适应的商业化研制模式,提升我国航天领域的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物资运输、月球车研制等方面发布了相关方案征集公告,吸引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国内航空航天领域众多单位积极响应和参与。

    据介绍,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征集公告发布后,共有9家单位提交了10份符合要求的方案。通过专家审查评估,4家单位获得工程支持,进入方案详细设计阶段。

    林西强说:“其中,多家单位采用了民营商业航天火箭公司的火箭方案,这些公司各自在研的4吨至6吨运力的火箭,综合性价比很高,有希望参与后续火箭商业化采购,参与执行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飞行器发射任务。”

    港澳地区有望产生载荷专家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于2022年全面启动,按照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组织实施,计划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类,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林西强介绍,2023年3月,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完成了初选阶段选拔工作,共有100多名候选对象进入复选阶段。8月,完成了复选阶段选拔工作,共有20余名候选对象进入最后定选阶段。其中,进入定选阶段的航天驾驶员候选对象覆盖陆、海、空三军现役飞行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候选对象主要来自有关工业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

    “特别是有来自香港、澳门的数名候选对象进入到载荷专家选拔的最后环节,计划年底前完成全部选拔工作。”林西强说。

    林西强表示,如果通过定选,来自香港和澳门的载荷专家可于明年初进入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神十六航天员10月31日返回地球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任务后,瞄准10月31日返回东风着陆场。”林西强介绍。

    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林西强介绍,目前,在轨工作进展顺利,在航天员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空间应用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共开展了70项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流体力学、航天技术等空间实(试)验和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还有一些实验样品将随神舟十六号飞船下行,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正在逐步显现。任务期间,他们还圆满完成了一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一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多次载荷出舱、配合完成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分离撤离等工作。

    “特别要说的是,受限于微重力环境和空间站容积,物资管理这一在地面看似平常的工作成为日益凸显的新难题。”林西强说,为此,神舟十六号乘组与地面密切协同,针对性地制定了在轨物资管理减容增效方案,在指令长景海鹏的带领下,累计转移物资约850次,反馈物资整理信息135条,全面完成空间站在轨物资盘点和整理工作,使空间站物资存放状态、信息管理等焕然一新,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物资管理树立了标杆。

    林西强表示,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前,还将视光照条件由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空间站组合体,将有望在轨首次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这将是第一张反映空间站全构型的“工作照”。

    (综合新华社)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