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12·4”国家宪法日暨第五届法治文化节启动
线上+线下 掀起全民学法用法新热潮

扫码看直播回放

■南海区“12·4”国家宪法日暨第五届法治文化节嘉年华活动线上启动仪式。


■南海大学城大学生“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教育主题知识竞赛”决赛
现场。 珠江时报记者/李福云摄

■里水镇国家宪法日普法嘉年华活动,现场设置普法市集为居民普法。 珠江时报记者/陈志健摄

■南海区“12·4”国家宪法日普法嘉年华活动线上启动仪式在桂城佛平公园播出。
12月2日上午,南海区“12·4”国家宪法日暨第五届法治文化节嘉年华活动正式启动,主办方首次在“云”上与市民群众相见,通过多平台线上直播扩大影响力及覆盖面,并与市民群众进行互动。
与此同时,南海各镇街也举办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桂城户外广告营造浓厚的普法氛围,狮山市民陈艮菊带着小朋友学法,里水镇的警犬互动表演颇受群众欢迎,丹灶镇举办的普法学法挑战赛持续半个月……
近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五大高质量快速跃升”,其中要实现共享发展向高质量快速跃升,要求佛山务必成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头羊、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基层社会治理领头羊。
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法治保驾护航。因此,南海区今年创新形式,通过开展线上极具创意、线下精彩纷呈的活动,引导更多市民群众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实现“治理效能更加彰显的新佛山”贡献法治力量,也为全面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云”上启动邀市民赴“法治”之约
“五、四、三、二、一,启动!”昨日上午,南海区司法局局长彭述海、南海区总工会副主席沈海泱、南海区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陈洁霞、共青团南海区委员会副书记麦凌宇、南海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冼兆鹏、南海区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黄健鹏登场,按下启动键,南海区“12·4”国家宪法日暨第五届法治文化节嘉年华活动正式启动。
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届法治文化节通过网络直播与市民群众“云端”相见,这也是南海区稳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创新工作形式的举措。
仪式上,与市民群众“云端”相见的还有南海区副区长向百名、南海区司法局局长彭述海、七镇街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市民介绍司法普法工作亮点及成绩,以及今后普法工作的部署。
“南海区司法局一直发挥着敢为人先的南海精神,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普法与依法治理成效显著。”彭述海表示,今后将持续围绕紧扣中心、服务全区发展大局,贴近生活、丰富宣传活动内涵,注重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三个方面推动工作,擦亮全区普法工作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迄今为止,南海区法治文化节暨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五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已经成为法治南海建设的一张新名片。
向百名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以本次法治文化节的举办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好法治文化的引领作用,将法治元素融入群众公共文化生活,在全区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为法治南海建设打下更加牢固的根基。
线上+线下
点燃市民学法热情
“做个守法的好公民!”“法治文化节系列活动影响深远,很好地推动了南海的普法工作。”昨日的线上直播,共吸引约14万市民观看,边学边聊,不少市民积极留言互动,还参与线上红包抽奖,直呼过瘾。
“看了直播才知道,原来我们南海有这么多丰富的普法活动,线上丰富,线下有趣,我还抢到了红包。”昨日上午,狮山镇同步启动第五届法治文化节暨“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陈艮菊通过直播知道狮山也有活动,便带着孩子来学法,狮山交警中队向他们普及摩电知识,并提醒小朋友坐电动车一定要戴头盔。
狮山镇普法办公室副主任蔡月桂表示,线上直播的形式扩大了影响力、覆盖面,线下则更精准、更具特色,通过线上+线下,能够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激发学法热情。接下来狮山将开展送法进企业、进校园、社区等活动,多形式为市民群众、产业工人、师生送上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盛宴。
同日,里水镇也举办“12·4”国家宪法日普法嘉年华活动,现场设普法市集为居民宣传法律知识,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表演区域的警犬互动表演,民警训练警犬进行了“坐、卧、立、靠”“抓捕嫌犯”“搜物”等一系列实战模拟演练动作,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此外,其他镇街同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动营造共同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桂城在5个地铁站、20个公交车候车亭及10个小区停车场投放了普法宣传广告;西樵镇于12月3日上午在樵园公园法治文化基地开展全国宪法日宣传活动,现场设置宪法知识通关游戏、法治宣讲、法治宣传漫画长廊等;九江开展送法入村居活动,向群众宣介相关法律知识;“12·4”国家宪法日暨丹灶普法学法挑战赛于2日晚上线,市民可通过“南海丹灶”微信公众号参与。
比学赶超
掀起群众学法热潮
今年的法治文化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有南海区“12·4”国家宪法日法治文化嘉年华宪法知识闯关竞赛、“党在我心中”南海区第十六届学生(家长)法理综合素养知识竞赛活动、“企业法德大讲堂”、南海大学城大学生“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教育主题知识竞赛”等。
其中,国家宪法日法治文化嘉年华宪法知识闯关竞赛从12月4日起,在佛山+APP、“南海普法”微信公众号上连续进行7天,不断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
事实上,不少活动已先行启动。11月初至11月29日,持续开展的“法治思想青春航向”南海大学城大学生“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教育主题知识竞赛”,在各高校掀起了学法热潮。
“以赛促学,让学校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学法氛围。”获得本次法治知识竞赛冠军的广东东软学院代表队参赛者、大三学生刘青青表示,她和同学们通过不断学习弥补了法治知识的不足,对今后步入社会有很大帮助。
南海是制造业强区,有着超百万的产业工人。如何做好他们的普法宣传教育?沈海泱介绍,近年来区总工会通过开展职工“学法先锋”现场擂台赛、工会法律服务社会化、送法进企业等法治宣传活动,不断提升依法治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能力水平。
从11月12日开始的“党在我心中”南海区第十六届学生(家长)法理综合素养知识竞赛,包括“周末亲子学法理文”综合素养普及测试与初中学段现场擂台赛,也将在全区中小学师生、家长中掀起学党史、学法的热潮。
可以预见,南海区法治文化节嘉年华以及各镇街宪法日系列活动的举办,更是有助于推进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南海区打造法治政府,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普法工作大家谈
◎南海公证处副主任
林晓玲
今年南海公证处的普法范围更宽广、普法渠道更多元、普法模式更创新,如用大篷车每月送法进社区,开展民法典教育大课堂,用自创的“南小证”“海公主”制作南海公证知多点系列动画短视频,尝试线上直播活动、公交车广告等方式开展宣传。
◎南海区司法局桂城司法所副主任郭嘉其
桂城将普法宣传工作传统与创新相结合,除了在重要时间节点,以现场摆摊、派发宣传单张等方式让群众了解法律法规外,还通过《民法典》先锋栏目、社区调解委员会、个人调解室、律师进村居宣讲等方式,不断满足群众的法律需求,不断扩大服务阵地。
◎南海区司法局九江司法所工作人员陈倩恩
九江以线上精准普法为主线,牵头组建由职能部门、村居、驻村律师为核心的普法联盟,共同生产法律知识。以微信群为媒介,建成生产+定位+传播的法律知识传播链,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展普法宣传。
◎南海区司法局西樵司法所所长卢冬云
西樵铸造了“1+N”的法治阵地,打造“文汇璀璨、法润无声”的法治品牌。同时,创新普法模式,打造了线上+线下的法治宣传方式,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南海区司法局丹灶司法所所长麦永然
丹灶围绕以点串线、以线构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思路来开展,在阵地建设方面,在两个法治文化公园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推动沙滘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在平台上,通过电视、《有为丹灶》、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宣传的同时,不断创新开展新的线上活动,扩大普法覆盖面。
◎南海区司法局狮山司法所所长黎安宁
狮山镇普法工作注重部门联动,努力做好基础性普法工作。今年将举办第五届法治文化节,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融入更多地法治元素,尤其是将融入更多本土优良的风俗习惯,进一步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
◎南海区司法局大沥司法所所长胡卫嫦
大沥充分发挥社区法治宣传的阵地作用,以社区调委会、法律服务工作室作为普法平台,结合律师进村居工作,联合镇内各职能部门开展法治宣传讲座。同时,打造社区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公园等学法阵地,连续5年举办了法治大沥系列大型法治座谈活动。
◎南海区司法局里水司法所所长
朱小娟
里水按照“镇建基地村建镇地”的思路,打造了以里水法治文化公园为核心,村居普法阵地、部门普法展馆为经纬的普法矩阵。
同时,推出了一条里水法治文化旅游线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专家点评
依托法治文化节建设法治文化强区
◎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叶辉华
南海区举办第五届法治文化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营造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社会氛围的重要举措。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关键在于法治。当前,南海区正在积极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区总动员,镇街齐行动,通过举办形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广泛深入宣传宪法和法律,不断增强市民尊法守法意识和学法用法意愿,持续推动南海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南海区的核心竞争力,为南海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助力。
接下来,南海区应继续依托法治文化节,深入挖掘法治文化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元素,广泛利用新媒体,持续创新普法宣传的形式和内容,推动南海建设成为法治文化强区。
策划/吕啸天吴伟武文/珠江时报记者李福云通讯员南司宣图片由通讯员提供(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