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推动粤剧进校园 让学生收获自信

■李立(右一)指导学生做粤剧身段操。
(通讯员供图)
个人档案
姓名:李立
学校:西樵镇第一小学从教感言:有些路坚持走下去,便会收获一路的风景。
主要荣誉: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佛山市小学音乐学科基地成员,南海区音乐中心组成员、南海区名师工作室成员。多年来教导的学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得国家级、省、市、区级金奖。
“云手、剑指、亮相……”在西樵第一小学的红豆粤剧社里,同学们在音乐教师李立的指导下,有板有眼地比划出专业的粤剧动作。作为西樵镇第一小学的粤剧特色项目负责人,16年来,李立所教的学生屡获全国、省级大奖。
以粤剧身段操推广岭南文化
西樵一小“粤剧进校园”项目的起源,可追溯至2005年。
当时,一年级学生昇仔酷爱粤曲,作为音乐老师,李立便尝试排练粤曲节目《黄飞鸿中秋伐恶》参演区级比赛。此后,该节目屡获大奖,先后斩获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广东省少儿艺术花会金奖,这也启发了学校开办特色课程的思路。从2005年起,学校便与南海区文化馆合作,持续开展粤曲、粤剧艺术进校园工作。
2008年,南海区文化馆“粤剧艺术进校园”项目在西樵一小落地;同年,红豆粤剧社成立。作为项目的拓荒牛,李立坦言并不容易。2005年前她从未接触过粤剧,甚至连粤语也说不流利。为弥补自身的不足,每次南海文化馆的粤剧老师到学校教学时,她都会站在一旁跟着学习,课后,她还会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粤剧唱腔和动作。
“音乐是通行世界的语言,作为音乐教师,我有责任传承粤剧这一岭南传统文化,而年轻群体的传播是关键。”李立介绍,为推广粤剧,学校在南海区文化馆的指导和帮助下,将粤剧的身段与广播操融合,独创出粤剧身段操,以校本课程的方式在校园里推广。2017年,校本教材《粤剧身段操》获广东省校本教材评选二等奖。
学生的自信是最美的收获
如今,西樵一小已经成为以粤剧为特色的小学,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中国保护中心推广基地;2019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地方戏曲粤剧传承学校;2021年获评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小学音乐学科基地学校。
相比这些成绩,李立更看重粤剧为学生带来的改变。
阿灏从三年级开始加入红豆粤剧社,他有点害羞,不太自信。在《穆桂英求将奇遇记》的排练中,他饰演“童立志”角色,然而由于屡次动作做不到位,被粤剧老师训斥。“阿灏当时就哭了,我就和他说,台上的那个主角也是一边哭一边走来的,只要你足够努力,你也可以成为台上闪亮的主角。”李立说。
李立的鼓励就像一颗种子,让阿灏逐渐蜕变,他变得大胆自信,后来还参演了《猴王借扇》节目,拿到市级金奖,并冲击省小梅花奖。“感谢李老师,当冲破了那厚厚的通往自信的屏障,我已蜕变成美丽的蝴蝶。”阿灏在日记中写道。
“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不断地排练新节目,不断参加各种赛事,因为学生需要成长和展示的舞台。”李立说,学生一般从二、三年级才加入粤剧社,真正排练的黄金期不足三年,所以,她要加把劲,让每一个配角儿都能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儿,让每个学生在今后的人生路上都更自信。
文/珠江时报记者黎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