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巅 再迎中国人
2020珠峰“测身高”外业作业圆满收官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在峰顶合影留念。(新华社发)
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完成峰顶测量任务,2020珠峰“测身高”外业作业圆满收官。
这次登顶意义有什么不同?
曾于1988年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李致新指出,2020年登顶珠峰和以往有所不同,有三重特殊意义。
“这不仅仅是一次登山活动,最重要的是和国家科考工作紧密结合。虽然中国登山队在1975年和2005年也做过登山测量工作,但今年我们和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联手重测珠峰高度,实现了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现代科技的发展,先进仪器和大数据的研发应用为我们更加准确地测量珠峰提供了条件,让我们可以更准确、更科学地向世人展示测量结果,也让我们对珠峰有更加深刻清晰的认知。”
“中国登山队以后会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继续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密切合作,对新科技、新产品、新材料等方面做出新探索,做出登山人应有的贡献。”
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位中国登山队队员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留在世界之巅,同时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夙愿,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的壮举。此后,英勇的中国登山队队员们一次次完成国家任务,继承发扬登山精神。
“今年正好是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人类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这一次登顶珠峰意义非凡。”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全世界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然而攀登者的脚步却没有因此停止。“在这样特殊的困难时期,我们如期进行珠峰高程测量工作,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李致新说。
为什么一定要靠人登顶测量?
测量珠峰高程,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是一件容易事。早期的珠峰测绘多在无人登顶的情况下进行,传统的交会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有可能出现偏差。
45年过去了,高程测量能否完全依靠测绘技术和高科技设备,而不必靠人来完成?
答案是,要对珠峰进行精确的科学测量,人力登顶必不可少。
珠峰峰顶大风多,气流不稳定,气温低,测量型无人机目前尚无法在峰顶恶劣环境飞行。此外,目前为止还没有使用机器人操作精密测量仪器的先例,峰顶作业更无可能。
无人机不具备飞行条件,卫星测量是否可行?
可行,但并不完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表示:目前,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测量峰顶高程的精度,远低于大地测量方法,而且只能测出雪顶的高程。
此次测高有什么不同?
如今,经典大地测量方法与现代大地测量方法是珠峰测高的“双保险”。
经典大地测量方法中,测量人员登顶后把觇标竖立在顶峰,分别测出珠峰顶到山脚下6个交会测量点的距离。再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来,推算出珠峰峰顶相对于这几个点的高程差。
随着科技的进步,2005年,我国珠峰测高第一次采用现代GPS测量方法。传统方式要把设备放在地球表面,而现代测量GPS/GNSS方法则是——上天!
简单来说,就是计算围绕地球的卫星到珠峰顶的距离。我们可以通过多个卫星数据,获取珠峰相对于这个地球参考椭球的准确的三维坐标,得到珠峰准确的高程。
2020年,珠峰的测量不一样!这次,采用的设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卫星系列,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承担本次测量任务。
GNSS卫星测量、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卫星遥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的应用,让珠峰的“身高”更加精准。
新“身高”何时公布?
自然资源部27日发布消息说,2020珠峰高程测量实施以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在珠峰及周边地区开展了水准测量、绝对重力测量、重力加密测量、GNSS测量和天文测量等工作,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开展了航空重力测量。
测量外业作业收官,只意味着取得了一手的测量数据,珠峰高程尚需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综合计算。在数据分析、处理基础上,还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反复验证,才能最终确定珠峰精确高程。
温度、气压、折光环境等因素都会对测量产生影响,为得到精确的数据,科学家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以消除误差。这一系统工程还需要2到3个月左右时间,最后还要经过一定审核程序,才会得出并公布珠峰确切“身高”。
(综合新华社、新华网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