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昊波率南海区党政代表团赴三水考察学习乡村振兴
借鉴兄弟好经验 谋求乡村新蝶变
珠江时报讯(记者/柯凌娜通讯员/罗慧)“南海要向三水兄弟区好好学习,取得‘真经’,把三水乡村振兴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典型搬回去!”继5月25日赴顺德学习村改经验后,昨日,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再次率南海区党政代表团,到三水区考察学习乡村振兴经验。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陪同考察。
南海、三水自古一家亲,2019年12月,作为“一环创新圈”重点平台之一的南三产业合作区正式启动建设,在双方的大力推动下,如今南三产业合作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乡村振兴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当下,双方将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昨日下午,南海区党政代表团深入白坭镇粮食博物馆、沙围村、西江现代农业产业园沙围片区、昆都山·思贤滘片区,实地学习三水区在历史文化遗址活化、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治理建设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走进沙围村,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大片的现代化蔬菜产业基地、灿烂的七彩花田,共同构成一幅优美的自然田园画卷。近年来,在白坭镇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示范镇过程中,沙围村瞄准五大振兴全面发力。特别是在产业振兴方面,该村规划建设了集“高值农业、生态旅游、科技研发”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农业园,带动周边约4000多亩农业发展。
看到沙围村从一个渔农小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美丽蝶变的“突围之路”,南海的干部纷纷表示赞叹,这是乡村振兴的典范。
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大规划,也要从小处着眼,下足“绣花功夫”。沙围村不断提升村容村貌、人文风光、环境建设,特别是为了发展生态旅游业,把一些旧物业、旧猪圈拆除,硬底化后建成平整的水泥路。
闫昊波表示,推动乡村振兴,南海的镇街要“舍得拆”,只有敢于拆才能拆出一片新天地,拆出一条条生态线,只有下决心复绿,才能真正恢复生态空间。
考察中,黄福洪分享了三水乡村振兴的经验。近年来,三水区持续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生态宜居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三水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闫昊波表示,三水区是广东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唯一县级试点,在乡村振兴方面已经形成一些示范,特别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以及新兴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三水都有独到的地方,南海要好好学习借鉴。
“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南海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向三水兄弟区好好学习,把三水乡村振兴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典型搬回去。”闫昊波表示,南海的镇(街)党(工)委书记还要带领班子来看、来学习,特别是佛山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镇街,要通过学习三水区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把南海乡村振兴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好,在建设实验区中开好局、起好步,闯出一条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