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西岸“伴晚霞”志愿服务队开展关爱长者活动
“健老”助“弱老”晚年更精彩

■志愿者每周为村内长者开展义剪。

“群姐好,又去探望老人家么?为你点赞!”一有空闲,丹灶镇西岸村的“黄马甲”们都会三两结伴,前往村里孤寡长者家,帮搞卫生、帮做饭,或闲话家常。
“黄马甲”们是西岸村“伴晚霞”志愿服务队,自2015年5月成立,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名队员,骨干成员15名,其中多数都为妇女长者义工。该志愿服务队以“党员+社工+义工”的方式,围绕“以‘健老’助‘弱老’”宗旨,展现基层妇女巾帼力量,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同时也成为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的“润滑剂”和“粘合剂”。
丰富村内长者生活
西岸村位于丹灶镇西南部,户籍人口仅2000余人,是不折不扣的“袖珍村”。村内现在有60岁以上长者334人,其中80岁以上长者30余人,属于老龄化村居。
“志愿服务队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引导村内‘健能’长者能站出来,主动服务身体不便等‘弱能’长者,同时让‘健能’长者在服务中获得成就感、归属感。”“伴晚霞”志愿服务队骨干成员陆群开表示,目前已形成每月定期开展“微笑日”“欢笑日”“成长日”相关系列活动,以丰富村内长者生活。
陆群开介绍,“微笑日”即志愿服务队定期入户探访独居或患病等需要提供服务的长者,并让长者与队员“结对”,为长者提供免费的上门家政服务,了解其健康状况和生活需求,排解长者晚年生活中的孤寂,为长者生活“添精彩”。
在朱细连、黎少芳等骨干成员的带领下,志愿服务队还衍生出一支名为常青树长者健身队的文艺表演队伍,极大丰富了村中文娱活动。每日开展两次健身操学习,疫情期间也坚持开展,长者纷纷拍下小视频参与每日线上打卡。
解决长者烦心事
由于西岸村地处较偏位置,村内没有剪发店、发廊,剪发成为不少人的“烦恼事”。“年轻人还好,骑个车就能去罗行剪发,不少长者由于行动不便,剪发就成为一种‘奢望’。”陆群开表示。
2017年,西岸村党总支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引进狮山阳光365志愿服务队,定期在村内开展义剪服务。“整天麻烦别人也挺过意不去,不如我们学起来,自己为长者剪发!”看着义剪师傅快速挥动的剪刀在长者们发端“跳动”,一个个靓丽发型转瞬而成,“伴晚霞”志愿服务队不少队员萌发“偷师”想法,主动学习剪发技巧。
在义剪老师的倾囊相授下,不少队员迅速掌握剪发技巧,“活到老,学到老,又学了一门手艺傍身。”通过购买相关设备后,“伴晚霞”志愿服务队队员变身“tony老师”,每月15日于幸福院为村内60岁以上长者开展义剪服务,解决长者“烦恼事”。
“足不出户就能剪头发,给个赞!”“你们的手艺还真不错!”长者们享受完剪发服务,发出由衷感谢。
疫情期间,社区幸福院暂时关闭。考虑到不少长者头发渐长,担心对其生活造成不便,不少队员们自发拿起剪刀,将剪发服务送到“家门口”。
升级改造洗手间
西岸村妇联通过“伴晚霞”志愿服务队进行摸查,了解长者需求,并造册登记,形成档案。
为了解决长者如厕难,西樵妇联通过撬动社会资源,结合相关政策,对村内数户行动不便独居长者家中洗手间进行升级改造,新增扶手、马桶等设置,一系列暖心举措,解决了长者“如厕难”问题。
接下来,西岸村还将持续摸查建档,推动该项目持续开展,争取为有需要长者提供改造服务。
“自己也是长者,但在尚有余力的情况下,能帮助村中同辈及长辈,是弘扬社会新风尚,也是践行助人自助的志愿服务精神。”“伴晚霞”志愿服务队骨干成员黎少芳表示,“晚霞”虽不璀璨,但也能点缀天空,温暖西岸长者的心灵。
文/珠江时报记者吴泳通讯员林丽婷李燕梅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