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5月1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25687802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第A01版:25687803

    • “千里马”有扶持“伯乐”也有奖励

    第A01版:25687804

    • 订单逆势上涨 加产力保供应

    第A01版:25687805

    • 企业可申领最高 20万元创新券

    第A01版:25687806

    • 佛山潭洲车展6月5日开锣

    第A01版:25687807

    •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讲好西樵故事

    第A02版:关注

    • 原户籍人才回归 可获资金奖励

    第A03版:南海朋友圈

    • 疫后引才 如何成为最大赢家

    第A04版:关注

    • 投资5亿元建园区 赋能传统制造“智慧+”
    • 善于挖掘团队潜能屡次突破技术瓶颈

    第A05版:文化

    • 馆窥南海:南海三大博物馆群崛起
    • 南海记“疫”再添藏品
    • 南海47条村入选市古村活化名录
    • 福利来了多种票券免费送

    第A06版:城事

    • 南海连续两年全市排名第一
    • 地铁2号线 16个车站主体结构完工
    • 特殊儿童组乐团线上学习非洲鼓
    • 少发工资引争议员工有权解约吗
    • 农行金兰支行员工为迷路老伯寻找家人
    • 广纳贤才 力撑佛山

    第A07版:教育

    • 南海公办中小学26日起报名
    • 报名数超过计划数 100%摇号录取
    • 知发明 爱发明 乐发明

    第A08版:新视觉

    • 晒纱 ——云纱“响”南海
  • 数字报首页

A08:新视觉

晒纱 ——云纱“响”南海

2020年05月15日

1过莨水前,工人运来薯莨,用于制作薯莨液泡制香云纱。

2纱绸过莨水。纱绸在天然的植物薯莨汁水进行浸染。

3白绸经过一次次的浸染和晒干,渐渐由白色变成淡棕色,直至变成棕红色。

4工人们在草地上晾晒纱绸,将其绷直让光照充分均匀。

5工人用莆叶扫帚扫均,让着色更加均匀。

6柔软的草皮,是晒莨的先决条件。晒莨对草地和阳光的要求都很高,草地要经常修剪。

7工人把晒干后的纱绸卷起。

8晒干的纱绸将继续泡染。

扫码一下 观看视频:香云纱是这样晒出来的

香云纱,俗称茛绸、云纱,是一种用广东特色植物薯莨的汁水对桑蚕丝织物涂层、再用珠三角地区特有的含矿河涌塘泥覆盖、经日晒加工而成的一种昂贵的纱绸制品。被誉为“岭南瑰宝”、丝绸界的“软黄金”。

星罗棋布的“桑基鱼塘”,代表着珠江三角洲桑蚕文化。南海丹灶塱心谭家村整体坐北向南,村前南面田野宽广,水系密布,乃典型珠三角农渔合耕村落。如此的地理环境使塱心谭家村孕育出远近闻名的香云纱。

香云纱制作的其中一道工序晒纱:纱绸过莨水、晒莨、卷绸。用天然的植物薯莨汁水进行浸染,工人们双手不断地翻动二十米长的胎布,让纱绸充分吸收薯莨水,染好的在阳光下进行晾晒,最后纱绸卷起。

白绸经过一次次的浸染和晒干,渐渐地由白色变成淡棕色,直至变成棕红色。工人们舞动着手中的莆叶扫帚,像画家的手,挥动着画笔,在天地间创作。他们用汗水换来了香云纱的清凉,凝聚了手工劳作的智慧与灵性。

区别于机器生产的不断复制,色彩沉实而典雅的香云纱,通过了人工几十次反复染晒,渐现雏形。

香云纱是阳光、薯莨和汗水“炼”出来的柔软之物。在这里,记录着香云纱反复几十次染晒的工序,记录着工人的智慧和汗水,见证着丹灶塱心谭家村这项传统手工业的兴旺。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