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9月09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 男儿从军去 亲朋盼荣归
    • 公厕装神器 刷脸可取纸
    • 搬上两箱乐器80后进山支教
    • 雨水污水分开走大雨不再水浸街
    • 在社卫站也能挂医院专家号

    第02版:文明新风

    • 提升社区“颜值” 自拆天台“两违”
    • 出入有安检 住得更安心

    第03版:桂城教育

    • 名师领航 锻造教育铁军
    • 教师节光荣册

    第04版:桂城教育

    • “鲜师”育人 阐述爱与责任
    • 坚持文化惠民 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第05版:重点关注

    • 夏东涌口打通“锅底”落雨大不再“水浸街”

    第06版:左邻右里

    • 旧楼加装电梯 通楼层通人心
    • 精彩活动多 邻里更熟络

    第07版:健康桂城

    • 在社卫站看病也能挂专家号
    • 微创“拆弹” 一周出院
    • 宿舍防火应注意什么?

    第08版:灯湖文艺

    • 给学生鞠躬的老师
    • 《慈善法》知多D
    • 退卡交手续费这样合理吗?
    • 九月
    • 松子的禅意
    • p43
    • p48
    • p39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04:桂城教育

“鲜师”育人 阐述爱与责任

线上慕课、户外音乐课,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2020年09月09日

■詹雪清跟学生合照。

■詹雪清。

■朱建棋带领仪仗队参加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少先队鼓号队比赛。

■朱建棋开展户外音乐课堂。

教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他们辛勤育人,用心编织着每位学生的梦。在教学路上,桂城出了不少名师,更有许多“鲜师”,也许是年纪尚轻的教师,也许是教学方式涉及新领域的教师,他们都在用自己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培育学生。

如果说教师是园丁,那么一台电脑、一把琴,就是桂城两位“鲜师”的“锄头”。在9月10日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聆听这两位桂城“鲜师”的故事,一起致敬充满爱与责任的教师们。

詹雪清 26载老教师变“慕课主播”

詹雪清是南海中心小学一名数学老师,26年来,她总爱拿着粉笔、戒尺,在三尺讲堂上为学生输送知识。按年龄来说,她不算“鲜师”,但是按教学方式,她是桂城一名热门的新晋“慕课主播”。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詹雪清只能“仗电脑走天涯”。“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的课程,简单来说就是把相关课程制成视频,然后上传到特定的网络平台,供学生们学习。”詹雪清说,从业26年,她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互联网教育几乎不懂,“初次接触网上教学,这对快50岁的我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由于开展线上教学的时限越来越近,詹雪清只能铆足劲,一遍一遍地学。近视眼镜与远视眼镜轮着戴,半个月内,詹雪清不仅学会了录音、录屏、配乐、剪辑,作为年级备课组组长,她还一遍遍观看其他老师的视频和教案,修改课程节奏,优化教学内容。

表面上看,詹雪清的“主播”之路仿佛很顺利,但其实线上教学这3个月来,她几乎每天都加班到半夜。“因为不能返校,我只能在家录课。可是家里的孩子还小,比较闹,总爱黏着我。我生怕录课会有一点点杂音,所以只能晚上录,录完一般都是凌晨了。”詹雪清笑说,但努力的人总是能得到回报的,她一共录制了13节慕课,其中12节课都上了“学习强国”。

3月2日,南海中心小学正式开展线上教学。为了让学生保持做笔记的好习惯,詹雪清的视频里还加入了不同颜色、大小的字幕。20分钟下来,学生们要是漏了笔记,还能重新观看补回,詹雪清感觉网课的优势正在慢慢凸显。

“线上教学是一个很特别的回忆,虽然很累,却很新鲜。最感动的是,有一个数学课代表在我的课下留言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老师变成主播,学生守着电脑,但原来网课也一样有默契。’我知道他们都在等待春暖花开,等待返校的那天。现在回来了,我感觉师生情一下子又浓了。”詹雪清笑说,教学方式已经从线下教学为主转变为线上线下并重,未来还会学习更多多媒体课件制作,加强教学设计,用动画、视频等媒体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朱建棋 进山支教为孩子送去音乐课

搬上电子琴,还有满满的两箱乐器和教具,2019年,桂江二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80后”音乐老师朱建棋走进加田镇,到加田田家炳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

加田镇是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一个偏远山区小镇,与峰峦林立、溪涧纵横这些复杂地势所对应的,是艰难的生存条件。“我知道山区的条件有限,我也知道自己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环境,但我打心里想去支教,因为我想给孩子们带去美好的事物,比如我从小就热爱的音乐。”朱建棋说。

当初,为了“离音乐再近一点”,朱建棋选择成为一名音乐老师。入行9年,等了9年,朱建棋得到了珍贵的艺术科支教的机会。从克服到适应再到享受山区教学环境,朱建棋内心始终怀着一份感恩。“感恩音乐,感恩支教,也感恩孩子们,让我深刻感受做老师的意义。”朱建棋说,在城市里的音乐教学是快节奏的、有目的性的,但在大山里支教,除了让孩子感受音乐,更多的是让自己回到纯粹热爱音乐的时候。

为了能把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分享给当地老师,朱建棋在学校的组织下,为孩子们上了一节音乐公开课——《剪羊毛》,组织大家通过韵律动作、演奏乐器以及演唱歌曲开展一场小小的“音乐会”。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朱建棋更把音乐课堂搬到田野中去。

“支教过程中,我最喜欢就给孩子们上户外音乐课,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朱建棋笑说,山区条件虽然艰苦,但胜在好山好水好风光,风声、水声、鸟鸣配上悠扬的琴声,这份属于大自然的音乐是难能可贵的,他也希望这样美妙的音乐能给孩子们带来力量。

比起普通的支教,朱建棋还做了很多“多余”的事。在加田田家炳学校里,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或老人家带,或托亲戚照顾,甚至还有部分孤儿和特殊学生。因此,除了当老师,朱建棋还当上了临时“父母”,到家中探访,帮孩子们买衣服、买鞋子,和孩子们聊心事、聊音乐,还给他们开集体生日会。此外,朱建棋更主动承担学校少先队仪仗队的训练工作。他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跑步练习气息,给他们讲解基础的演奏乐理知识,教会他们演奏的技巧。日复一日,和谐有趣的排练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支教结束前,加田田家炳学校的学生给朱建棋送了很多信件和贺卡,其中一封写着:“您的用心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您能带着我更好地前行。”或许,朱建棋坚定选择支教的理由,便是因为爱孩子与爱音乐吧。

文/珠江时报记者丁当通讯员邓付生受访者供图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