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9月09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 男儿从军去 亲朋盼荣归
    • 公厕装神器 刷脸可取纸
    • 搬上两箱乐器80后进山支教
    • 雨水污水分开走大雨不再水浸街
    • 在社卫站也能挂医院专家号

    第02版:文明新风

    • 提升社区“颜值” 自拆天台“两违”
    • 出入有安检 住得更安心

    第03版:桂城教育

    • 名师领航 锻造教育铁军
    • 教师节光荣册

    第04版:桂城教育

    • “鲜师”育人 阐述爱与责任
    • 坚持文化惠民 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第05版:重点关注

    • 夏东涌口打通“锅底”落雨大不再“水浸街”

    第06版:左邻右里

    • 旧楼加装电梯 通楼层通人心
    • 精彩活动多 邻里更熟络

    第07版:健康桂城

    • 在社卫站看病也能挂专家号
    • 微创“拆弹” 一周出院
    • 宿舍防火应注意什么?

    第08版:灯湖文艺

    • 给学生鞠躬的老师
    • 《慈善法》知多D
    • 退卡交手续费这样合理吗?
    • 九月
    • 松子的禅意
    • p43
    • p48
    • p39
  • 数字报首页

05:重点关注

夏东涌口打通“锅底”落雨大不再“水浸街”

桂城完成5条雨污分流示范巷工程

2020年09月09日

■雨污分流工程完工后的夏南一高桥村。

■雨污分流工程完工后的夏东涌口村巷道。

■新铺设的管道。

■夏南一高桥雨污分流工程施工现场。

“被调侃了几十年‘锅底’,终于不用为了水浸提心吊胆了。”在桂城街道夏东社区涌口村,村巷里一道道新铺水泥地和一个个雨水收集井,都是缓解水患的“神器”,未来有望解决困扰村民生活多年的难题。

夏东社区涌口村的巷道是桂城街道雨污分流5条示范巷之一,经过部门与社区的不懈努力,示范巷工程已完成。如今,新增的雨水收集井和铺设的管道都已“藏”在地下,看似看不见、摸不着,却因紧贴村民生活和利益,每一步都得严谨细致。功夫不负有心人,“绣花功夫”般的工程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也为下一阶段以点带面推进雨污分流工作提供经验与借鉴。

地势低像﹃锅底﹄只能听天由命?

或米黄或粉白的村民自建房,偶尔有一两位老人坐在门口聊天,还有的门口会拴着一条狗看门口,除了外人入村的时候会有几声狗吠,涌口村安静得一片祥和。

夏东社区涌口村公园路前的几户人家门口都搭起了两层梯级,高度约20厘米,这几乎成了村里建房的共识。“每到雨季都水浸,为了防止雨水进屋子,我们的门口都要搭梯级。”村民李姨家里有几位老人在一起聊家常,说起水浸问题言语中带了点自嘲,从烦恼、无助到听天由命,这么多年她都习惯了。

李姨所在的涌口村地势相较附近低,就像锅底一样,一遇到大雨他们就成了“盛水”的锅一样,每次水浸都要大半天才能退水。一是没办法让天不下雨,二是没办法短时间内把水排走,跟李姨一样的村民对水浸实在无能为力。

桂城街道目前主要有两个排水系统,一是城市中心片区为雨污分流,二是农村基本上均为雨污合流制。农村内排水管网分布极为复杂,管网改造工程受限较多(如作业面窄、居民不同意施工等),难以完全分离现存的混接雨污系统。

去年6月,南海区吹响了全区推进自然村“截污到户、雨污分流”工作的号角,为了加快工作的推进,桂城快速响应上级号召,完成了对叠滘、夏教、平东、北区等首批示范村居片的摸排调查工作,发现村道内管线复杂,施工难度高。

工程复杂且难度大,就像根硬骨头,为什么还要继续攻坚呢?那是因为雨污合流的弊端太多,不利于桂城生态环境建设,更影响了桂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雨水污水分开走高效治水更环保

城市的排水系统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别进行收集和输送的方式,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有两种形式:合流制和分流制。

雨污合流,是指雨污水在同一个管道,大量雨水混入管道,给污水处理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污水处理的成本大大提高。其次,随着时间推移,容易形成淤塞,导致排水能力较差。再次,雨水与污水混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会稀释污水浓度,使其未达到污水处理的浓度,被排到河涌里,这样也会把污水带到河涌里。最后一种情况更难处理,在大雨和暴雨预警天气,当雨污水达到一定水量时,会出现溢流现象,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到河涌,给水环境造成直接污染。

夏东社区涌口村就备受污水溢流的困扰,一遇到大雨和暴雨,不仅雨水排不走,雨污管道和井口还会溢流出污水,每次大雨过后都是一片狼藉。

以上这些难题,或许能通过雨污分流得到解决。雨水通过雨水管渠,排入就近河湖,雨水通过自然沉淀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再利用,也可以作为市政用水,污水通过污水管渠输送至污水处理厂。与此同时,由于雨水、污水分管道,就算雨季也不会出现污水溢流的现象。

完成示范巷工程挡水沙包可以闲置了

为了尽快推进雨污分流工作,桂城首先在有条件的村居挑选了部分街巷进行示范巷改造,包括叠滘的圣堂、东胜,夏教的高桥、涌口以及北区渔村。目前,示范巷现已基本完工。

藉着乡村振兴的机会,夏南一社区在这两年发生了大变样:铺设了全新的、宽敞笔直的夏南大道,闲置荒地变成了精致的街心公园,连村民房屋的外立面都画上了鲜艳的涂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记者来到夏南一社区的高桥村,其距离主干道、街心公园都不超过100米的村巷,也在发生着改变。“原来这些都是沙地,没有铺水泥,这次雨污分流工程除了地底下的管道,还帮我们铺了新的水泥路,村道明亮整洁了许多。”村民何伯说。

与夏东社区涌口村一样,夏南一社区高桥村也有着“水浸街”的传统,何伯和街坊们都练就了一身“阻挡”水患的好功夫。走进何伯的家,砖头和沙包的组合让人好奇,原来这些都是抵挡水浸的隐患的。“基本每家每户都会准备砖头和沙包,不然就会把家门口建高十多厘米。”何伯说。

此次雨污分流示范巷工程,主要是对室外敷设雨污水立管,巷道新建雨污水管道、砌筑雨水井、污水井,拆除修复路面等工作。其中,完成夏南一社区高桥村1300米的改造,共改造8条村巷;完成夏东社区涌口村1100米的改造;完成叠滘圣堂村100米和东胜村800米的改造;完成北区社区渔村300米的改造。

紧系民生紧贴生活处处考验﹃绣花功夫﹄

桂城街道雨污分流示范巷工程,繁琐且影响甚广,每一个步骤每一次动工都要像“绣花”般细致。

由于工程需要在居民家门口动土,在一段时间内会对居民的生活环境、出行等造成不便,为此,职能部门、社区基层多次就工程细节入户沟通。如居民要求工程不得过于接近村屋,要保持70厘米的距离;如居民要求同村巷道不能同时动工,以免影响车辆停放;如居民要求施工队根据地质特点进行施工,工程队做到挖一处、填一处,实现当天回填。

“工程完工后,最近都能经得住大雨的考验,而且我们提的意见都能受到重视,那就没有理由不支持啦。”夏南一社区高桥村居民何伯说。

“治水是个大课题,雨污分流工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接下来还需要逐项推进完善,才能让水环境好起来。”生态环境分局桂城监督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倡导居民养成不往雨水收集井倒生活污水的生活习惯,如提升污水管网收集处理污水的能力等,久久为功,必定可期。

文/珠江时报记者曾蓉

通讯员欧东儿

通讯员供图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