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石社区、夏北社区创新传承民俗活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百年火龙舞动乡村振兴

▲石社区舞火龙现场,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围观。 ▲夏北社区洲表村民舞火龙。

▲村民在祈福火龙上挂丝带与许愿牌。

▲市民游客在摊位体验石刺绣。
锣鼓喧天,火龙起舞,共话乡情,喜乐团圆。这个中秋假期,桂城石 社区、夏北社区纷纷举行舞火龙传统民俗活动,吸引不少市民线上线下围观,共享这场文化盛会。
两个社区的舞火龙民俗活动已有超百年历史。盛会的背后,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体现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
传承 百年民俗唤醒乡情记忆
中秋节当晚,随着鞭炮声响,鼓声齐鸣,醒狮作伴,火龙起舞。夜色中,石社区5个经济社的5条火龙格外醒目。在“龙珠”引领下,村民托举着长长的火龙“出海”,向着“金珠”汇聚。
数据显示,石 社区今年一连两日举行中秋火龙文化节,吸引超万名观众打卡围观,近16万人次观看线上直播。
桂城石社区舞火龙民俗活动已延续超百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十六,5个经济社的男女老少都会参与舞火龙,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舞起一条火龙,靠的是全村的力量,靠的是大家的齐心协力。为了找到扎火龙的材料,一村西经济社的村民们上山砍野芋杆、下水塘摘水浮莲;为了中秋舞火龙,二村经济社的在港乡亲特地提前几日返乡,与村民们齐心扎火龙、筹备舞龙饭;而在三村经济社的梁氏大宗祠里,村民们也围聚一堂,分工装好火龙上所需的龙香;还有热心村民捐资制作花灯,点亮火龙庙会市集……从筹备火龙节,到扎火龙、准备活动物资,再到中秋节千人共舞,无论参与的是哪个环节,“一条龙就是一条心”。
“舞火龙已不仅是一场活动,更重要的是乡愁的传递、文化的传承。”在桂城石 社区党委书记伦耀波看来,活动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展示,更是一次增强村民凝聚力、激发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有助于增强文化的厚重感和百姓的归属感,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民众视野、融入现代生活、实现保护成果的人人共享。
“开饭啦,大家中秋节快乐!”农历八月十五夜幕降临,夏北社区洲表村亮起盏盏彩灯,筵开数百席,村民们推杯换盏、闲话家常。刚赶到村宴现场的何先生笑着说:“无论多忙都要回来聚聚!”
在洲表村东里、中里、西里的祠堂外,村民们用朱砂在龙头点睛,唤醒沉睡的火龙,随后往龙珠、龙头、龙身插上香火。
今年,洲表村各里共有10条火龙参与活动。“舞火龙展现出来的精气神总是振奋人心!”现场的氛围让专门从广州坐地铁到桂城参加活动的林小姐大为震撼,“之前我参与的民俗活动比较少,这场舞火龙活动,让我度过了一个有趣的中秋节。”
今年,洲表还特别订做了舞火龙的文化衫,传递的是“夏北洲表人”的身份认同。舞火龙活动能延续至今,甚至比以往更具活力,正是因为夏北洲表村民团结一心,做源源不断的舞火龙“接棒人”。
何树波与儿子何展荻就是这么一对“接棒”的传承人。正念高一的何展荻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对参加家乡的文化活动饶有兴致。父子俩一致觉得,应该为传承舞火龙文化出一份力,留住这份家乡的独特记忆,延续乡愁。
何树波父子和众多夏北洲表的“舞龙人”一样,都有一个朴素的信念:家乡的火龙会一直舞下去,总得有人继续传承传统文化,做“龙的传人”。
创新 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全民狂欢
因为有传承、有创新,石 社区今年的中秋火龙文化节有了更多与时代接轨的元素,也更加热闹了。
在16日晚的火龙庙会市集现场,两条“夜光飞龙”成了今年中秋火龙文化节的“神秘嘉宾”;文化巡游,让村中的马路秒变“村晚”舞台;还有当晚推出的石 八景广绣作品、刺绣体验、祈福许愿等,都让庙会好看之余,也更好玩。
不少经济社开始更新自己的“火龙”,让今年的五龙汇聚有了更高的观赏性。“我们的龙头由不锈钢制成,龙身则采用了保温、防火材料来代替,既环保又安全。”石 三村经济社龙狮队负责人梁信佳介绍,村民们一致决定,今年的火龙要进行现代化“更新”。
今年的夏北社区中秋舞火龙民俗活动一共分为传承、祈愿、潮玩舞龙嘉年华、火龙巡游、汇龙、化龙六大篇章。在洲表东里篮球场旁的长约40米的祈福火龙,也是在夏北首次亮相的“大宝贝”,吸引了不少市民纷纷将自己的愿望与祝福挂在其中。
不仅如此,夏北社区还举办了别具新意的中秋晚会,既有醒狮、咏春等表演,又有现代化十足的乐队演唱。现场更设有潮玩市集和中秋游园活动,让各个年龄段的群众都能在夏北欢乐过中秋。
2024南海“新春第一会”提出,要把人文经济作为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持续用文化塑造城市、拉动产业、凝聚人口、激活镇村,打造“百千万工程”的经典样本。
不难发现,舞火龙队伍里多了不少年轻人,甚至是小朋友的身影。这背后反映的是,桂城街道正通过盘活传承乡土文化符号,让其可以转化为刺绣街、火龙节、庙会、文创产品。从岁月深处走来的民俗活动,有了新的传承力量,正释放着新活力、新魅力。
软硬兼修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文艺范和烟火气交融的背后,展现出美丽乡村的自信表达。作为“百千万工程”培育典型村,石 的美丽与自信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硬实力”和“软实力”来支撑。
一方面,石社区近年持续通过盘活乡村文旅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创新基层治理等,提升社区的“硬实力”。在人居环境上整治提升上,石社区也在下“狠”功夫,通过清理卫生黑点、拓宽乡村道路、增加停车位、优化公共设施等,社区“硬实力”实现了大跨越。
让乡村潮起来,便是石社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先行先试。借着今年桂城发布《“潮美乡村”艺术乡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石 社区与怡海三小签约结对,双方通过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样化的结对共建活动,以此激发乡村文化发展的生命力。
除了“舞火龙”,石社区还在积极盘活本地文化资源,形成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的全局视野:以祠堂、蚝壳屋、广府民居等古建筑为载体举行开笔礼、乡村徒步、村BA(篮球赛)等文体活动,提升居民归属感和凝聚力;弘扬梁储、伦文叙等历史
名人为代表的状元文化,发动乡贤参与文叙园、状元亭建设,积极活化宗祠,持续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
近年来,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强劲东风吹进夏北社区,这里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得到优化提升。而作为佛山最大旧改项目之一的桂城洲表旧村居改造项目,不仅致力于提升村民的居住品质,还注重保护和活化传统建筑,传承发扬洲表咏春、舞狮等本土传统文化,促进洲表城乡融合发展。
夏北社区党委书记黎广生介绍,社区希望通过创新举办中秋舞火龙民俗活动,在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的同时,留住乡愁、凝聚民心,给街坊朋友们带来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盛宴,为乡村振兴增添文化动力。
一个个节庆,一场场盛会,人们的奔赴不只是对传统民俗的传承,更表达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殷切期盼。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国栋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晴雯何燕慧梁棋清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夏永艳何燕慧张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