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09月06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公布
    • 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海实践
    • 将商协会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向深入
    • 《活力南海美好教育》特刊今日出街
    • 南海1集体3教师获评全国先进
    • 南海项目建设上演“速度与激情”

    第A02版:要闻

    • 送上服务锦囊助退役士兵新岗立新功
    • 南海项目建设上演“速度与激情”
    • 用活用好党史这本“教科书”
    • 行业精英齐聚南海共商中式餐饮发展
    • 穗安街超三人足球系列挑战赛邀你报名

    第A03版:要闻

    • 严阵以待防御“摩羯”
    • 创建超 4400户“绿化美”庭院(阳台)
    • 大沥文体中心预计 2026年完工
    • 拓展服务渠道为企业解难题
    • 土地归属引纠纷一时冲动酿血案

    第A04版:要闻

    • 迎接热血挑战 解锁9月狂欢

    第A05版:网红

    • 新起点梦想启动
    • 规划调整公示
    • p66

    第A06版:教育

    • 美育桂城:以美育人以美育城

    第A07版:教育

    • 桂城街道关于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及个人的决定
    • 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 p126

    第A08版:教育

    • 南海1集体3教师获评全国先进
    • 关于表彰2023-2024学年南海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个人和教育创新工作项目的决定

    第B01版:特刊

    • 奋楫改革“美好教育”树标杆

    第B02版:特刊

    • 石门中学打造中国品格、世界品质的一流品牌高中

    第B03版:特刊

    • 南海实验学校勇当教育改革先锋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第B04版:特刊

    • 桂城中学建设湾区精品高中培育“创造未来之才”

    第B05版:特刊

    • 九江中学聚焦学术全新突破

    第B06版:特刊

    • 南海区第一中学让每一位学生以最棒的方式幸福成长

    第B07版:特刊

    • 南海艺术高中领航艺术教育培育拔尖人才

    第B08版:特刊

    • 华附南海实验高中全心育人让学生追求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第B09版:特刊

    • 金石实验中学“点石成金”绽光芒多元育人促发展

    第B10版:特刊

    • 南海实验中学解码“南实精神”坚守幸福教育

    第B11版:特刊

    • 石实实验学校勇立潮头同心共建全国知名学校

    第B12版:特刊

    • 南海外国语学校创新创优探索高质量发展“办学密码”

    第B13版:特刊

    • 灯湖中学坚守教育初心“亮教育”点亮学子未来

    第B14版:特刊

    • 桂江一中打造高质量素质教育典范

    第B15版:特刊

    • 平洲二中向“润品教育”跨跃打造有品质的教育标杆

    第B16版:特刊

    • 文翰中学办好未来教育多元培养学生成才
  • 数字报首页

B07:特刊

南海艺术高中领航艺术教育培育拔尖人才

2024年09月06日

■学校正门。

■我校合唱团受邀参加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五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示活动。

■学校舞蹈队节目《春的高原》获佛山市中小学艺术展演特等奖第一名。

群英荟萃美美与共 南海艺术高中2024届优秀毕业生风采(部分) 中央美术学院 江宇桐

梁可儿

刘梦泽

王睿

翁海淇

叶钊华

张庭桢

朱嘉怡

中国美术学院 陈晓仪

陈苡思

何芷澄

李旻烨

罗宏俊

王佗

吴乐

徐依彤

北京体育大学 谢一宁

张可沁

赵宜宸

中央音乐学院 辜智宏

胡同

梁泳岚

张华均

钟伟源

中国音乐学院 丁欣怡

弦歌二百载,薪火传天下。从1743年汾江义学、1928年南海师范,再到2003年“南海区艺术高级中学”,历经百年栉风沐雨,这里已发展成为享誉全国、闻名全省的艺术教育殿堂,每年都为党和国家输送一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百年传承

铸就艺术人才的摇篮

从清代创办的汾江义学、佛山书院、佛山学堂,到民国时的佛山美术学校、南海师范,再到如今的南海艺术高中,两百余年间,学校数次易名改址,却始终文脉相承,弦歌不辍。无数举人进士、杏坛名师、青年艺术家在这里成长,从这里走出南粤,走向世界。

在继承优秀办学传统的基础上,为顺应教育发展的形势,学校于2003年转型为南海艺术高中。历经廿载发展,南海艺术高中已跃升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300所特色高中培育校”之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是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多所名校的优质生源校,已成为南海区乃至佛山市艺术学子追梦、圆梦的理想学府。

今年高考,南海艺高再传捷报,13人进入全省艺术类前100名,名列全省前茅。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全国八大美院录取70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全国九大音乐学院录取34人,近300人被省属重点大学、双一流院校录取。

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共有520名同学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九大美院录取,289人被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星海音乐学院6所名校录取。

走出艺高的学子们,更频频在国家级大舞台中崭露头角: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中,有近20名南海艺高学子的矫健英姿;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中,2017届毕业生邝智恒担任开幕式导演组成员,2021届毕业生陈健敏担任匈牙利队运动员的入场式引导员,2015届毕业生林靖岚则成为北京冬奥城市景观设计团队的一员。

雅美和谐

打造全国美育新范式

南海艺术高中收获的累累硕果,离不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学校坚持“雅美和谐”办学理念,该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导向,始终把培养德艺双馨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向善、向上、向美”,通过五育并举,让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具备一流科学文化素养和一流艺术素养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紧扣新时代育人目标,南海艺术高中构建了“立美”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递进层次的课程:基础型课程、发展型课程和拔尖型课程,以实现学科美育、特色美育、创新美育的目标。

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艺术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开展合唱团、舞蹈队、交响乐团、话剧社等艺术类社团活动,举办艺术节、音乐专场、舞蹈专场、美术采风、美术馆观展、师生作品展等各种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艺术能力。

由于理念先进,育人成效显著,原教育部教材局(国家教材委员会)局长田慧生在全国交流会上曾给予高度评价:“南海艺术高中的艺术生培养模式为广大艺术特色高中提供了参考范本”。

作为全省乃至全国艺术教育龙头学校,南海艺术高中更是勇担名校责任,将“艺高美育范式”辐射到云浮、梅州、湛江、西藏林芝、贵州黔东南、新疆伽师等地区。以南海艺术高中为核心校的南海艺术高中美育特色教育集团更被评为广东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内外240多个教育团队先后到南海艺术高中交流学习,学校骨干教师应邀到其他学校做示范指导200多次。

赓续辉煌

“三融合”赋能区域发展

一直以来,南海艺术高中主动肩负艺术教育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担当。近年来,学校更是积极整合和转化艺术资源,让艺术“打破围墙”“走进社会”,为推动全民美育贡献力量。

利用假期深入乡村写生创作,用手中画笔助力桂城乡村振兴;以天地为舞台,在九江夕阳音乐会呈献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通过舞蹈与香云纱服饰的融合,彰显出非遗文化的新魅力……这些活动都是艺高学子根植南海、回报桑梓的鲜活见证。

当前,南海区委、区政府正不断深化“三带三区”的文化发展新格局,持续实施“水上南海”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地艺术节”等一批重点项目纷纷在南海落地,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作为南海艺术人才培育的摇篮,南海艺术高中肩负重任。南海艺术高中党委书记利永伦表示,学校将积极探索“拔尖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社会实践+艺术教育”三个融合,不断提升育人质量,让更多艺高学子与南海双向奔赴,持续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实现同频共振,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贡献艺术力量。

据悉,为更好地彰显学校“雅美和谐”的办学理念,突显新时代南海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南海艺术高中将于今年底举办南海艺术高中(南海师范)校友联谊会活动暨校友会成立仪式,以“雅·美·颂:最初的湾区百年的赓续”为主题,盛邀海内外历届校友共襄盛举,畅叙情谊,擘画蓝图!

赓续百年荣光,勇立时代潮头,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与新时代的奋进笃行在此交汇,“艺高人”已蓄势待发。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小燕图/由学校提供通讯员梁振宇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